原標題:故鄉經濟|3億產值,一朵花撬起蘇北小城的“美麗經濟”
臘月二十八,邳州國灃現代農業的玫紅色盆栽蝴蝶蘭還有最后幾百盆未裝車,而大棚內其他蝴蝶蘭成花已被裝入精致的花盆中,在年前幾天里銷售一空,“這些是我專門留出來的”,老板曹國灃說。在450公里外的河南鄭州,經銷商以400元左右一盆的價格在春節前拿到了新鮮裝盆的蝴蝶蘭。
一萬平方米大棚 現代化技術種花自京杭大運河沿河而下,進入江蘇的第一個城市便是徐州。京杭大運河南岸,徐州下轄邳州市的八路鎮便坐落在此。連接著京杭大運河與黃河故道的,是一條名為徐洪河的人工防洪河,一年半前,山西人曹國灃來到了徐洪河畔,開始了國灃現代農業的事業。
國灃現代農業培育的蝴蝶蘭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由于其花朵富麗,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據中國花卉協會整理匯編的《2017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中數據顯示,2016年,蝴蝶蘭作為大宗盆花中的明星花卉,產銷數量均有所增加,2017年年宵期間,紅花蝴蝶蘭開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據悉,一株蝴蝶蘭的成長需要經過外植體誘導、繼代培養、中母瓶階段、定植階段、瓶苗成品、1.5寸杯、2.5寸杯、3.5寸杯的培育后,才可以進入成花階段。從外植體誘導到成花,要經歷近36個月的培養。
近一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大棚里,分區域放置著1.5寸杯、2.5寸杯、3.5寸杯,在春節前售空的成花區域,瓶苗也被整整齊齊地放在了架子上。大棚內沒有想象中塵土滿地的場景,一條條水泥路將大棚內的空間分割成一個個小塊。
在大棚的另外一邊,無菌的培養室里,十數名工作人員正戴著口罩、帽子,穿著防護服做著增殖苗的分離工作。
國灃現代農業的一個無菌的培養室內,存儲著2.5萬個盛放著增殖苗的小瓶子,曹國灃介紹,整個房間內,共有250萬個蝴蝶蘭增殖苗。寫著種植日期的小瓶子整齊得排列在架子上,每個瓶子在種入時有30個左右的蝴蝶蘭嫩芽,在經過增殖培養后,將會分裂出80-120個蝴蝶蘭的嫩芽。而這種盛放增殖苗的房間一共有8個。
曹國灃已經從事這個職業近12年,最初,曹國灃在農科所從事馬鈴薯的組織培養工作,“花的話就只有這一個了,要做就要做點不一樣的”。
這種現代化在國灃現代農業在邳州并不是特例,八路鎮的另外一家花卉基地:志明花卉基地也占地總面積5萬平方米,老板劉志明除了在基地內布置了多個種植著鳳梨、觀賞多肉等盆栽花卉的大棚,還設計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花卉超市”。
由于使用空調會降低棚內的濕度,在大棚內,每隔4米左右,就有一個水源熱泵,用來對大棚內溫度進行升溫調節,此外,記者看到,在接近大棚邊緣區域,還有規律地放置著巨大的風機,“夏天用風機,冬天就用水源熱泵”。據悉,僅在這一方面電費的花銷,一個月就可能達到數千元。
除了對溫度的控制,一個灌溉水的凈化系統也成為了這種現代化花卉種植大棚的“必需品”,這種過濾后的灌溉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曹國灃的辦公室中就用著自地下水過濾后的“灌溉水”泡茶。
“一朵花的美麗”的品牌效應現代化的生產技術也帶來了不菲的收入。據悉,八路鎮志明花卉基地年生產盆栽花卉100萬盆、抗寒桂花10萬盆、多肉植物300萬盆,銷售收入2400余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八路鎮花卉產業園1.2萬畝,其中建設高檔智能溫室盆栽花卉基地30萬平方米,觀賞草基地1000多畝。
“一朵花”帶來的經濟不僅僅影響著八路鎮。在鄒莊鎮,北沙鮮切菊生產基地占地1500畝;在岔河鎮,豐雅堂玫瑰產業園1100畝,除了有觀賞玫瑰外,還生產玫瑰花茶、玫瑰花露、玫瑰精油等;在邢樓鎮,智能溫室3.6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繡球、三角梅、常春藤和多肉等設施花卉,改造提升150畝溫室生產設施花卉;在邳城鎮,1100畝的芍藥生產基地;在占城,500畝的鮮切花產業園;在官湖鎮,100畝的新華宏源花卉產業園……
據邳州市農業農村局介紹,目前,市內設施花卉總規模達到2.3萬畝,年產鮮切花3.2億枝、盆栽花2000萬盆,各類高檔花木120萬株,年產值3.3億元,出口創匯近千萬元。
“一朵花”不僅給企業主帶來了利潤,還帶動著就業、提高了農戶自建自營意識。
截至2019年10月,邳州花卉產業大戶或企業規模經營占90%,農戶自建自營10%,其中1.35萬畝規模經營創業人數約200人,平均每兩畝需1個勞動力,可帶動就業人數9600人,人均年收入4萬元。農戶自建自營面積0.15萬畝,人均經營2畝,可帶動就業人數800人,人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全市成立花卉公司、合作社26家,帶動就業1萬余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帶動1500戶低收入農戶脫貧。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線下銷售,目前,電商年銷售額5000余萬元,從業人員3000人,其中農民工、大學生回鄉創業900余人。此外,八路鎮依托花卉產業建成臥龍山莊、溪鄉記等農家樂6家,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帶動就業2000余人。
這一朵花,不僅開在花卉基地,也開在農戶的存折上,開在這個蘇北小城的財政簿上。可以預見,在當地政府提出的“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堅持合理布局,優化結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科技創新,提質增效”的發展方針下,這朵花在未來會開得更加絢爛。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編輯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