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贏了獨行俠,一場大勝,而且還是一場將對手得分壓低在95分的大勝。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獨行俠本賽季的進攻效率高達116,聯盟第一,場均的三分出手數,命中數以及命中率皆位列聯盟前五,是一支絕對出色的進攻型強隊。本賽季能將他的單場得分壓低在100以內的,一共就兩支球隊——洛杉磯快船和洛杉磯湖人。
這就足以可見,想要限制獨行俠上分是件多么困難的事了。
獨行俠的進攻之所以難以被遏制,除了他們擁有一大批高質量的外線終結點之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無法很好地限制盧卡-東契奇。作為當今聯盟最為強勢的超新星,東契奇能突能投能傳,可以拿來殺人的武器太多,無論你祭出怎樣的防守策略,似乎都免不了有一種“挑一瓶毒藥硬喝”的韻味。
但湖人辦到了。
東契奇本場比賽一共只拿到了19分,這是他本賽季所有正常參與的比賽中,第二次出現得分低于20的情況,14投5中的投籃,表現糟糕,三分線外6中0,手感冰涼,同時,僅有4個籃板7次助攻,以及多達6次的失誤。
當東契奇表現的的很不東契奇時,獨行俠也就不再是那個熟悉且狂野的獨行俠了。
那么,湖人究竟是怎么辦到的呢?
在說這個之前,你首先得知道東契奇這名球員的打球習性。
雖然東契奇跟詹姆斯在球風上風格迥異,但二者在球場上所貫徹執行的籃球理念卻是極為相近的——他們都是在具備強大個人進攻能力的基礎上,保持著自己在進攻中相對理性的那一面,并且極度愿意去尋找和相信自己的隊友。
高大的身形所賦予他們的開闊視野,加上自身卓越的傳球技藝,使得他們能在球場上扮演為子彈上膛的那個角色,通過自身的進攻去撕裂防守,然后再用傳球,來讓隊友來完成收割。
所以,在面對這個類型的球員時,你多半得做這么一道選擇題——你是想被他打死,還是被他的隊友給投死?
而今晚的湖人也給出了自己的選擇:有能耐,你就一個人把我打死吧。
就連防守的布置,都跟當初馬刺圍剿詹姆斯時表現的有些類似。籠統地講,就是上線一人領防,下線大個收縮,其余三個全都卡在東契奇與隊友的連接路徑上,去掐斷他與團隊的聯系。
如果涉及到擋拆防守,則又要具體細分到“小個間的擋拆”,“中鋒位的擋拆”以及“有濃眉參與的擋拆防守”:
小個間的擋拆,湖人做換防處理;
中鋒與東契奇的擋拆,則以延誤控制為主;
而當有濃眉參與到擋拆防守中時,則采用介于換防與控制之間的防守處理,基于濃眉的防守控制面積,在策略的安排上也要顯得更為大膽一些。
然后,就是一通打鐵跟失誤的畫面了。
獨行俠高位雙掩護,湖人二次換防,改由格林守東契奇,霍華德堵住了下順的鮑威爾,卡魯索接管了對波爾津吉斯的防守,五號位下順,四號位外彈的套路被湖人控制,其余的,波普卡在了底角傳球的線路上,AD則掌管著左側的低位防守區。
東契奇一直在觀察和搜索隊友的動向,但始終無法尋覓到合適的傳球時機,一犯懵,格林就刀球成功了。
東契奇跟鮑威爾打擋拆,濃眉上搶延誤,一邊控制東契奇的突破,一邊又張開雙臂干擾著東契奇給下順的鮑威爾傳球。而其余的三個點位,波普,卡魯索和庫茲馬又全都卡在了東契奇的分球路徑上。
在這種情況下,東契奇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強攻濃眉,要么硬塞鮑威爾,他選擇了后者,然后,就被湖人完成了抄截…
而這樣的畫面,在這場比賽中還有很多很多。
從本質上講,湖人對于東契奇的防守,就是一直在逼著他去做更有難度的個人終結——要么沖進禁區,去挑戰我最引以為傲的護框高度,要么,你就在外線拿后撤步投死我的單兵防守,打到我不得不在高位上協防夾擊為止。想通過傳球來帶動隊友?那你所做的每一次嘗試,都會是極大的冒險。
于是,我們就在比賽中看到了大量東契奇掛掩護強突麥基,又或者一對一單挑布拉德利的場面。但顯然,這些都是湖人的防守布置下,所希望能夠看到的畫面。
交出球權,意味著球隊進攻梳理的弱化,持有球權,又將時時刻刻面對對手針對性的防守,每一次的分球都顯得極為困難,而每一次單打嘗試,又會被對手逼到用最難的方式去完成終結。今晚發生在東契奇身上的一切,都曾在詹姆斯的成長路徑上出現過。
相近的籃球理念,一代全能大師的傳承,總覺得有些詹姆斯走過的老路,會在東契奇的身上,再來一個輪回。
巨星的成長,大概都會有這么一個學習,適應與蛻變過程吧。
(代號9527)
點擊進入專題: 新浪NBA原創專欄 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