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2019“中國式養老”:門檻“低”下去 質量“高”起來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2019年,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年。
權威數據顯示,到2018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逾2.49億,占總人口的17.9%,比上一年度增長859萬。至2035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前后將超過1/3。
家家有老人,人人會變老。在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加劇的當下,“中國式養老”何去何從不僅成為民間熱議的焦點話題,也成為中國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著力解決、疏通的“痛點”和“堵點”。
資料圖 :志愿者為社區養老院送臘八粥。中新社發 余秀娟 攝布局“高”層面 惠民“低”姿態
2019年初,中國民政部設立養老服務司,明確釋放出中國加強養老服務行政管理、體系建設、老年人福利工作的強烈信號。
4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從分析需求、深化管理、提升質量、擴大消費、就業創業、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對中國養老服務提出具體要求和目標;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如何做好為養老服務成為貫穿其中的重要環節。
“養老服務”作為一項重點民生工程成為中國民政部全年的重要任務之一。8月,民政部經國務院同意制定《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為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全方位保駕護航。
……
2019年,中國養老服務從頂層布局、細處著眼,目的是惠及最廣泛、最底層的老年人群和家庭。《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確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入行“低”門檻 服務“高”質量
“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成為2019年養老服務領域的一枚“重磅炸彈”,這意味著中國養老市場全面放開。
但在降低“入行”門檻的同時,中國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管力度,制定行業標準,進一步推動行業專業化、規范化,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2019年,中國首個《養老機構登記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問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制度;出臺社區養老服務稅費優惠、失信聯合懲戒等政策。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改革,推進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
5月,中國民政部聯合多個部門部署2019年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整治6.2處隱患。
針對養老服務人才匱乏的問題,中國降低養老護理員入職門檻。10月出臺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
與此同時,該標準對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了多項養老服務的技能要求,并新增“能力評估”和“質量管理”兩項職業技能。
道德“高”標準 文化“低”滲透
2019年,中國養老服務在政策引領和多項舉措實施下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但在具有濃厚“故土情結”和“家庭觀念”的中國,居家養老仍是“中國式養老”的主要方式。日前發布的老齡藍皮書《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顯示,子女孝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低。
因此,在全社會營造“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的孝親敬老文化氛圍,成為做好中國養老服務的重要根基。
12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主辦召開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提出“把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夯實孝親敬老社會根基,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
“孝親敬老基層行”活動也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旨在建立全民學習、傳承、傳播和踐行孝道文化的社會氛圍,讓“孝道文化”滲透到每一個社區、每一戶家庭。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不管你是否愿意,每個人都將不可逆地“老”一歲,中國的養老服務也將迎來新的挑戰。但隨著“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全與完善,“中國式養老”“莫道桑榆晚”,因有“人間重晚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