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位于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中亞科技園區的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凈化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醫用口罩。據介紹,該企業是新疆唯一一家具備生產醫用口罩資質的企業。26日下午該公司生產醫用口罩所需的濾芯布運抵烏魯木齊,當晚該公司生產線正式恢復生產,在疆員工也全部到崗,連夜趕制醫用口罩、隔離服等醫用物資。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電 (記者 劉育英)針對世界第一口罩生產大國的中國,目前面臨的“一罩難求”,受訪專家表示,口罩生產加速,2月底短缺狀態或緩解。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具備大幅增加KN95口罩產能的潛力。
目前比較為人所熟知的N95口罩,指的是最低過濾效率為95%的口罩,N95是美國標準,KN95指的是中國標準,過濾效率大致相當于N95。
雷利民表示,服裝企業、內衣企業、一些包裝企業,具備相似的生產經驗和技術人員,改造出無塵車間安裝生產設備后,都有可能轉產普通民用防護口罩,包括N95口罩。
雷利民介紹,一條口罩生產線,根據生產品種和自動化程度不同,其成本在20萬元(人民幣,下同)到40萬元之間。一條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停生產,產能在5萬個左右,自動化程度高的最多可達每天10萬個。
對于醫用口罩,中國官方正在實行國家統一調撥制度,確保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供應。據統計,重點企業能夠供應醫院核心區使用的口罩,產能已恢復到40%,而這部分產能約為日產2000萬個。
目前,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省份多家口罩生產廠已經復產復工,但面臨諸多問題。如無紡布、熔噴布、濾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工人工資上漲等。
據雷利民了解,原材料漲價幅度達到80%至100%,由于處在春節期間,工人工資有的達到平時的6倍。而且有些地方“封路”,造成物流困難,限制了原材料運輸和人員返工。
不過,中國官方要求各地方政府迅速組織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復產復工,并解決好生產人員、技術人員和相關設備、原輔料、資金等各方面保障工作。
雷利民預計,工人約于2月中旬大規模復工,同期原料供應和物流逐步恢復,加上新口罩自動化生產線不斷投產,2月底中國各類口罩產能預測可達1.8億個,其中N95口罩約3500萬個左右。加上進口部分,可滿足社會各界需求。
雷利民同時也表示,此預測是基于對行業基本情況的分析。目前企業生產狀況極為復雜,信息溝通不暢,使得復工率和新投產生產線的進一步情況難以確切了解。1.8億個的產能最后能否達到還取決于行業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幫扶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