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代神盾艦,052C驅逐艦的大部分裝備已經國產化。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艦首100毫米的主炮卻是有著法國的血統。據說它的火力投送能力相當于陸軍的一個炮兵營,那么052C主炮的來源是什么?現代驅逐艦甲板上只有一門光禿禿的艦炮又是為什么?我們今天來談談。
二戰時,各國的大型巡洋艦和戰列艦,將艦炮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正如我們今天常說的12海里領海,最初是由海軍艦炮的最大射程來衡量的,大炮射程是一個國家的領海范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導彈的發展,艦炮雖然失去了海軍武器的核心地位,但它的一部分靈活性和可靠性還是不可替代的。與二戰時那些戰列艦攜帶的艦炮不同,現代戰艦的艦炮看起來比較簡單,目前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中口徑艦炮,主要用于海上目標攻擊,順便負責防空,代表有意大利著名的奧托76mm艦炮,目前西方海軍使用最廣泛的中口徑艦炮就是它;第二種是前蘇聯的AK-176艦炮,我國054A護衛艦上裝備的HPJ-26 76mnm艦炮,就是參考了蘇聯ak-176艦炮的設計,最高射擊速度每分鐘超過120發,必要時還可以作為防空炮來使用。
現代艦炮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徹底放棄防空功能,專門實施對岸打擊。這種艦炮的口徑一般在100毫米以上,距離遠,威力大。法國100毫米小型艦炮就是其中一個代表,100毫米口徑適中,可大飛機,也可以對岸支撐,可謂一舉兩得,它的最高射擊速度為每分鐘90發,一分鐘可發射1.2噸炮彈,我國是上世紀80年代從法國引進這門艦炮,國產型號就是052C的HPJ-87型100毫米主炮。
但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我國海軍的實際使用中發現,100毫米艦炮用于防空速度太慢,火力太小,所以這種型號的艦炮只制造了12門,就停止了生產。在放棄100毫米小型艦炮后,我國最后還是選擇了簡單粗暴,火力強大的俄羅斯艦炮。
隨著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四艘現代化艦艇的引進,ak-130艦炮也進入了我軍裝備序列,這種威力強大的艦炮充滿了蘇聯式武器的簡單暴力,為了追求防空射擊速度,采用了雙聯裝設計,兩門炮同時開火,最大射擊速度可達每分鐘70發,雖然它的威力強大,但是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高達90噸的重量使得AK-130艦炮,只能安裝在8000噸以上的戰艦上,極大的限制了它的通用性。
在使用中,海軍對這種艦炮的威力大、射程遠的性能非常滿意,但是重量太大,使得ak-130艦炮無法安裝在7000噸級的052d驅逐艦上,因此,我國在ak-130的基礎上,對原有落后的電子設備進行了改進,并且取消了一個炮管,最終的結果就是現在052D和055驅逐艦上裝備的HPJ-45型130mm艦炮。
與052D上的130mm艦炮相比,055上的炮口制退器已經取消,短時間火力投送能力相當于陸軍一個重炮營;所以,看似現代軍艦上的艦炮比較單薄,但它不是那些戰列艦能比的,而且現代軍艦還裝備了各種重型反艦導彈,遠程打擊的威力遠遠超過二戰時的那些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