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山西省太原市持續霧霾天氣,城市高樓在霧霾中若隱若現。中新社記者 武俊杰 攝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阮煜琳)受不利氣象條件等影響,今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大年初四),中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和東北地區出現區域性重污染過程。
春節期間,大量工地停工、機動車減少,什么原因導致重污染天氣?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28日對記者表示,春節期間是秋冬季工業企業排放低值時期,出現重污染天氣,客觀因素是不利氣象條件,主觀因素還是污染排放。
專家認為,首先,從氣象條件來說,近期影響中國的冷空氣總體偏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等地持續大范圍靜穩、高濕天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同時存在著相互傳輸影響。此次污染過程起始于1月24日,整體受弱東北高壓影響,在山東、河南、河北交界地區形成輻合帶。
柴發合說,污染開始是在山東、河北交界地區出現,隨后在華北平原形成大范圍污染,再逐漸集中到太行山山前城市,并隨著逐漸加大的東南風向北推移。截至1月27日晚,區域大部分城市已恢復優至良水平,但北部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受輻合帶影響,依然維持重度污染。
監測顯示,28日16時,北京、天津、保定、廊坊、鞍山等地空氣質量出現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細顆粒物)。
其次,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導致污染物大量增加。柴發合說,分析表明,部分城市在污染峰值期間,煙花爆竹對PM2.5的貢獻率最高可達80%左右。今年各地的禁限放規定,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城市主城區禁放,大量的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沒有禁限放要求,禁放區相對來說占比很小。有的城市煙花爆竹影響仍比較嚴重,例如保定市持續10小時AQI(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第三,工業企業也不容忽視。春節期間,排放量占比較大的重污染行業變化不大。春節期間工業活動水平顯著下降的主要是鑄造、建材、家具、板材加工等輕工業行業,而高污染的鋼鐵、煉焦、玻璃、化工、制藥等重化工行業存在大量不可中斷工序,春節期間仍需要持續生產。
同時,燃煤電廠、供熱鍋爐等要保障社會正常運行和居民采暖需求,仍需持續運行,排放強度與日常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這些企業要保障正常生產,還需要大量的重型載貨車提供物料運輸,這部分排放量也沒有明顯下降。
預報顯示,北京預計到1月30日前仍會持續污染天氣,但污染程度較前期有較為明顯降低。1月29日(正月初五)夜間是煙花爆竹燃放高峰,疊加不利氣象條件,有可能在現有基礎上導致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
柴發合提出,春節期間是工業企業排放強度較低時段,拋開煙花爆竹影響來看,在這個時期,遭遇不利氣象條件,依然會發生重污染天氣,說明我們當前污染排放強度依然很高,排放總量仍超最小環境容量。應當以在不利氣象條件下,不出現重污染天氣為目標導向,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改善空氣質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