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此地就被列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 圖/南方周末記者翁洹
包頭郊區,包鋼煉鐵形成的稀土廢渣隨廢液通過管道輸送到尾礦壩堆積,日積月累,形成了容量達1.7億噸的“稀土湖”。
包鋼和尾礦壩鄰近的新光村,一刮風,塵土飛揚。
南方周末12月17日報道 8年前,此地就被列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8年后,癌癥在這里像常見的流行病,村民們卻不愿搬遷到政府修建的安居房內。
東面是包鋼主廠區,西面是尾礦壩,西北是稀土廠,南面是工業垃圾場和熱電廠儲灰池,包頭市昆區卜爾漢圖鎮新光一、三、八這三個村被生生夾在工業廠區的中央。8年前,包頭市環保局和包鋼安環處就已做過調研,此地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
除農耕外,這里的村民多年來到工廠打工,獲得微薄收入,再回到被污染的家中領取污染補貼。在幅員廣大的中國,他們的命運從沒有獲得過媒體的關注。
尾礦壩隔壁的莊稼地以前能種小麥和白菜,現在由于污染嚴重,只能種玉米了,而且牲畜患病致畸的情況也很嚴重。
新光村附近,非法煉鐵廠直接把含有稀土的廢料丟棄,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
明埃關的家和稀土廠只有一墻之隔,每天都得忍受稀土廠的有毒氣味,因土地不產莊稼,只能靠養羊為生。
因化學物質侵蝕,玻璃窗上每天按時生長出絢麗的斑痕,地下水中帶著棕色的沉淀物和隱隱揮發的臭氣。農田產量與50公里外的村落相比只有六到七成,飼養的牲畜也容易產生畸形器官。總之,南方周末記者的所見所聞足以證明8年前即為當地人所熟知的結論:重度污染,難以生存。
在近期新聞報道中,這些污染都與稀土生產掛上了鉤。這成為3個月以來中外稀土爭端的合理注腳。中國在全球稀土生產中居于絕對壟斷地位,而包頭稀土產量超過全國總產量的八成。但在今年7月,中國政府提出稀土減產,并限制稀土出口,理由之一就是稀土工業造成嚴重污染。
村西的尾礦壩被媒體稱作稀土湖,這個名字村民并不熟悉。稀土湖原本是鋼鐵廠提煉礦物質后殘留的尾礦渣堆積而成,媒體引用官方的說法稱,湖中稀土的含量已經高出北部白云鄂博礦區稀土礦石中的含量。近年來,的確有人偷盜尾礦砂,走私稀土。而在記者們突然到來的同時,村民聽到了盜礦者被捕判刑的消息。
與尾礦壩周邊的村莊相反,以北200公里的白云鄂博礦區居民似乎是包鋼的受益者。包鋼幾乎所有的礦石都來自這一地區,稀土也不例外。當地人認為沒有白云鄂博,就不會有包鋼。而當年沒有把煉鋼廠建在白云鄂博的原因只是那里沒有水。
礦區不大,居住者大都是礦區的工人及家屬,前些年的招商計劃吸引了一些南方人到本地開礦。新近兩年,山東魯能集團在礦區四周建起了一座座風力發電站,但即使這樣,礦區依然安靜,甚至有些無聊。
靠礦吃礦——和當地的司機聊天,10個有9個原來是包鋼的職工,還有2個會問你需要什么礦,礦上總經理或總經理的妹夫是他的哥們。
礦區東面的三角河地區曾經是私營礦的聚集地,開采稀土礦和鐵礦。今年春天,政府狠抓污染,嚴令所有私營礦廠關閉。稀土礦的走私價格隨即漲了150%。礦上都在傳政府要派武警駐扎,防止有人盜礦。走私稀土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過去只有少數人能通過走私賺錢,絕大多數礦區職工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元。
新光村每戶村民都用紗布包著水龍頭來隔開水里的污垢。這塊紗布只用了半天。
白云鄂博礦區,稀土礦開采近年開始熱火起來。
8年前此地就被列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 圖/南方周末記者翁洹
包頭郊區,包鋼煉鐵形成的稀土廢渣隨廢液通過管道輸送到尾礦壩堆積,日積月累,形成了容量達1.7億噸的“稀土湖”。
包鋼和尾礦壩鄰近的新光村,一刮風,塵土飛揚。
南方周末12月17日報道 8年前,此地就被列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8年后,癌癥在這里像常見的流行病,村民們卻不愿搬遷到政府修建的安居房內。
東面是包鋼主廠區,西面是尾礦壩,西北是稀土廠,南面是工業垃圾場和熱電廠儲灰池,包頭市昆區卜爾漢圖鎮新光一、三、八這三個村被生生夾在工業廠區的中央。8年前,包頭市環保局和包鋼安環處就已做過調研,此地為“特別嚴重的污染村,不適合人類生存”。
除農耕外,這里的村民多年來到工廠打工,獲得微薄收入,再回到被污染的家中領取污染補貼。在幅員廣大的中國,他們的命運從沒有獲得過媒體的關注。
但近一個月以來,這里忽然熱鬧了,先后有十幾家媒體跑來做調查,中國的,外國的都有。記者們看到的是一幅幅觸目驚心的污染畫面:枯黃的玉米稈背后是鋼鐵叢林,叢林中數根煙囪正吐出白灰相間的氣體。長滿鐵銹的管道穿過村莊,在村西3公里遠的尾礦壩匯集,噴射出黑色的砂漿。
有人選擇去別處討生活,在被迫留下的人們眼中,他們是“有本事的”。村中的空房比比皆是,房前貼著出租的告示。那是為外來的打工者與私人煉鐵廠的職工準備的。留守者中,骨科疾病與癌癥像是常見的流行病。采訪時,村民會笑著問記者敢不敢喝當地的水。
尾礦壩隔壁的莊稼地以前能種小麥和白菜,現在由于污染嚴重,只能種玉米了,而且牲畜患病致畸的情況也很嚴重。
新光村附近,非法煉鐵廠直接把含有稀土的廢料丟棄,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
明埃關的家和稀土廠只有一墻之隔,每天都得忍受稀土廠的有毒氣味,因土地不產莊稼,只能靠養羊為生。
因化學物質侵蝕,玻璃窗上每天按時生長出絢麗的斑痕,地下水中帶著棕色的沉淀物和隱隱揮發的臭氣。農田產量與50公里外的村落相比只有六到七成,飼養的牲畜也容易產生畸形器官。總之,南方周末記者的所見所聞足以證明8年前即為當地人所熟知的結論:重度污染,難以生存。
在近期新聞報道中,這些污染都與稀土生產掛上了鉤。這成為3個月以來中外稀土爭端的合理注腳。中國在全球稀土生產中居于絕對壟斷地位,而包頭稀土產量超過全國總產量的八成。但在今年7月,中國政府提出稀土減產,并限制稀土出口,理由之一就是稀土工業造成嚴重污染。
村西的尾礦壩被媒體稱作稀土湖,這個名字村民并不熟悉。稀土湖原本是鋼鐵廠提煉礦物質后殘留的尾礦渣堆積而成,媒體引用官方的說法稱,湖中稀土的含量已經高出北部白云鄂博礦區稀土礦石中的含量。近年來,的確有人偷盜尾礦砂,走私稀土。而在記者們突然到來的同時,村民聽到了盜礦者被捕判刑的消息。
與尾礦壩周邊的村莊相反,以北200公里的白云鄂博礦區居民似乎是包鋼的受益者。包鋼幾乎所有的礦石都來自這一地區,稀土也不例外。當地人認為沒有白云鄂博,就不會有包鋼。而當年沒有把煉鋼廠建在白云鄂博的原因只是那里沒有水。
礦區不大,居住者大都是礦區的工人及家屬,前些年的招商計劃吸引了一些南方人到本地開礦。新近兩年,山東魯能集團在礦區四周建起了一座座風力發電站,但即使這樣,礦區依然安靜,甚至有些無聊。
靠礦吃礦——和當地的司機聊天,10個有9個原來是包鋼的職工,還有2個會問你需要什么礦,礦上總經理或總經理的妹夫是他的哥們。
礦區東面的三角河地區曾經是私營礦的聚集地,開采稀土礦和鐵礦。今年春天,政府狠抓污染,嚴令所有私營礦廠關閉。稀土礦的走私價格隨即漲了150%。礦上都在傳政府要派武警駐扎,防止有人盜礦。走私稀土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過去只有少數人能通過走私賺錢,絕大多數礦區職工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元。
事實上礦區也有污染的傳言。除了鐵礦,白云鄂博富含稀土,而且都是露天礦,只要用炸藥炸開礦石,就可以將裝載車直接開到礦石前裝礦。據說,在太陽下泛著紫色光芒的稀土礦中有高輻射的稀有元素,會導致癌癥。在白云鄂博流傳的說法是:曾有外國專家乘飛機勘測輻射。到礦區上空,他手里的儀器表針一下到頭,飆到了最高值。結果外國專家沒敢降落,掉頭就走。
白云鄂博私人礦產被整頓的同期,包鋼尾礦壩周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終于出爐。拆遷范圍包括新光一、三、八村和打拉亥上下村共5村約5000村民。當地政府和包鋼企業聯合出資,在新光一村以西不到10公里處規劃搬遷小區,共修建了六十余棟5或6層的居民樓。樓北面是通往北京的高速公路,南面是110國道。小區內還包括一個小學和一所幼兒園。
新光村每戶村民都用紗布包著水龍頭來隔開水里的污垢。這塊紗布只用了半天。
白云鄂博礦區,稀土礦開采近年開始熱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