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
凌晨四點,迷迷糊糊醒來,睡眼惺忪地看見手機跳出來的標題,有“科比”和“去世”的字樣。
那一刻的我,還有我們,甚至不屑點進去。
但接著,就是新聞推送、微信紅點、來電提醒……
手機每響一次,都像是被從頭到腳潑了一盆冰水。冷水一盆又一盆,直至把心中最后那一丁點兒僥幸澆滅。
然后,就是無休無止的懷念……
懷念科比,是因為他的故事太過動人。
再優秀的編劇,也寫不出那樣動人的故事。
職業生涯20年,科比全部效力于湖人,場均25分5.2籃板4.7助攻、5次總冠軍、2次總決賽MVP、1次常規賽MVP、15次最佳陣容、12次最佳防守陣容、18次入選全明星……
這樣一串數據,足夠偉大,但還不足以讓“60E”對他愛到死心塌地。
愛他,是因為在那串數據背后起起伏伏的故事,像極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選秀大會上,有12名球員比他先被叫到名字;
職業生涯前兩年,他都是湖人隊的替補,150場比賽里一共只打了7次首發;
職業生涯第一次在季后賽中有機會改寫歷史,他卻連續投出3個三不沾。
甚至一直到年少成名意氣風發的三連冠期間,他還一直活在奧尼爾的陰影之下。
科比的天賦早就毋庸置疑,但在當時的NBA,他并非一開始就能憑借天賦站穩腳跟。
不同于之前的喬丹,之后的詹姆斯,科比并非從一開始就是故事的主角。那串列舉他榮耀里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拼出來的。
逆襲,這是科比職業生涯第一章的關鍵詞。
然而,在他已經實現人生的逆襲之后,故事又發生了反轉。
跟奧尼爾分開之后,他經歷了漫長的掙扎與蟄伏,然后在2008年遭受了最刻骨銘心的一次失敗。
跟04年那次敗北不同,08年的科比終于等來了以球隊老大的身份奪冠的機會,但他卻眼睜睜看著湖人的宿敵帶走了一切。
然后,就是NBA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復仇故事。
2009年輕取魔術之后,科比又在2010年奪回了兩年前失去的榮耀與尊嚴。搶七大戰最后一秒才分出勝負。一輪偉大的系列賽,又給這段故事增添了數不盡的傳奇色彩。
如果不是綠軍,如果不是搶七,如果不是復仇……如果千千萬萬個因素里缺失了任何一個,這段故事都不會如此蕩氣回腸。
復仇。這是科比職業生涯的第二章。
職業生涯大起大落,再起再落,這段故事本就足夠迷人。但偏偏,科比又起又落。
2013年對陣勇士的比賽中,科比轟然倒塌的那一刻起,那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黑曼巴,就已經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傷病和年齡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老漢”。
職業生涯最后三年,他一共缺席了足足139場比賽。
他2016年才退役,但其實早在2012年,他就打完了職業生涯最后一場季后賽。
看上去,漸漸隕落,慢慢告別,是科比的宿命。
但他第三次打破宿命。
2016年4月13日,職業生涯告別戰,科比在最后關頭連續投進關鍵球,然后用罰球拿到了單場第60分、職業生涯最后1分——跟職業生涯第1分一樣,都是屏氣凝神無比專注的罰球。
只這一場狂歡,便抵消了無數個日夜的辛酸。
就像一頭沉睡多年的暮年雄獅,在最后一刻又突然仰天嘶吼,以致百獸震惶。
而當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回來大殺四方血濺疆場時,他卻又溫柔告別。
一句“Mamba Out”,一個飛吻,就像兩顆溫柔炸彈,耳邊悄無聲息,心里卻頃刻炸裂,萬般翻涌。
至此,科比的籃球故事,才正式落幕。
這不是籃球場上最完美的故事,但一定是最完美的劇情。
縱橫沙場,三起三落。
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劇情嗎?
然而,一段故事,還遠遠不是科比帶給我們的全部。
懷念科比,還因為他的偏執刻骨銘心。
曼巴精神的含義有太多。打著石膏去球館用一只手練球?三人包夾算大空位?絕殺時眼中只有籃筐?
但歸根到底,所有含義都要歸于科比的偏執。
新秀賽季,科比在一場比賽只打了5分鐘,回到酒店看到新聞里正在播放當晚艾弗森在麥迪遜花園球館狂砍35分,一時間暴跳如雷,將房間里的座椅板凳和電視機砸了個稀爛。
2003年全明星加時賽最后5秒,喬丹一記美如畫的后仰跳投打進準絕殺。一次全明星MVP,是眾人為他獻上的退役賀禮。但偏偏,科比回過頭來造成犯規三罰兩中,拖進第二個加時逆轉比賽。
2004年總決賽湖人兵敗,科比和奧尼爾的矛盾再也掩蓋不住。雖然后來兩人和解,并表示當時的矛盾并沒有那么深,但科比也承認,自己因為奧尼爾訓練不夠努力一直在碎碎念,并且直到退役之后都無法釋懷——“如果他訓練努力點,我們能拿12個冠軍……”
作為隊友,科比的性格的確不招人喜歡。但作為競技體育中的斗士,科比將對勝利的渴望演繹到了極致。他的那份偏執,也成了激勵無數人的精神內核。
歐文在2016年總決賽命中逆轉歷史的三分之后,賽后第一時間跟科比通了電話。
韋德在最后一舞投進不可思議的三分絕殺之后,說那是科比傳遞給他的曼巴精神。
在被科比設置了MVP挑戰的兩年之后,字母哥——一個難民營里走出來的窮小子——走上了領獎臺。
也正是因為太多人受到過科比的激勵,在得知今天的消息后,幾乎每一個跟籃球相關的人都陷入悲痛之中。
歐文聽聞噩耗直接退場,悲痛到無法比賽。
特雷-楊不管聯盟的條條框框,換上了一件8號球衣。
詹姆斯下飛機得知消息之后,直接淚崩。
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紀念他,因為每個人都曾在某個情緒崩潰的深夜被他激勵,然后拾起來從頭再來的勇氣。
甚至超出籃球圈,科比的影響力依舊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他們或許不知道斯臺普斯的大門朝哪開,但一定明白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意義。
以及:
“總有一個人要贏,那為什么不能是我呢?”
“第二名只能說明你是頭號輸家。”
“朋友來來往往,冠軍之旗永不落。”
……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即使不再打球,科比也能將自己的影響力延伸到全世界每一塊球場。
但“沒有如果”這四個字,殘酷到了骨子里。
更殘酷的是,跟科比一起離開的,還有他年僅13歲的二女兒。
她一顰一笑都有科比的影子,連被包夾不肯傳球的倔強,都像極了他的父親。
在科比的悉心指導下,她已經是同年齡段最出色的女籃球手之一。
在科比的家族中,她承擔了父親關于籃球的所有希望與夢想。
在球迷圈子里,她承擔了科蜜對老大的所有念想。
而這一切,到今天凌晨,畫上了一個殘缺的句號。
北京時間凌晨四點,大衛-斯特恩用天堂里的狀元簽,選中了科比-布萊恩特。
愿天堂,也有親愛的籃球。
(南安北亂)
點擊進入專題: 科比直升機失事遇難 科比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