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浩漢防務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商飛集團繼C-919的單通道客機之后正在攻克下一道難關,那就是CR-929雙通道寬體客機的研制。
說起來這CR-929雙通道寬體客機無論是機身尺寸還是起飛重量等指標都與我們剛服役沒幾年的國產運-20軍用運輸機差不多,要說差別也僅僅是一個四發上單翼運輸機,另一個則是中單翼的雙發客機而已。照理說,運-20完全可以像一部分網友說的那樣,通過改變機翼的安裝位置,將其改造成民航寬體客機,這樣就可以節約一大筆的研發經費,何樂而不為呢?
說這話的其實都是那些對航空不了解的小白,一架飛機最關鍵的部位就是那一對翅膀了,飛機在大氣中飛行,全部的機體重量都是由它承載著,它的根部所連接的可是飛機的大梁,這可不是隨便想怎么改都可以的。
軍用運輸機之所以要采用上單翼的設計,主要還是為了增加發動機和機翼的離地空間,方便在環境比較惡劣的野戰簡易跑道上起降。這樣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飛機的縱梁要被設置在頂部,加上一個個環形的加強框,這就是機體骨架的布局。
普通民航機一般都會采用中單翼布局,因為這樣做的話可以將機身的縱梁布置在客艙地板上,既可以承受客艙的重量,又可以用來承載來自機翼的升力和其本身的重量,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機體的空重,對于商業運營來說就可以降低燃油成本。至于起降性能,民航機一般使用的跑道都很平整,對發動機的離地間距要求也不高,中單翼設計是最佳的方案。
還有一點就是上單翼和中單翼的飛機其尾翼的結構也有很大的差異,一個采用T字形設計,另一個則是倒T字形的設計,在更改主機翼的同時也要對尾翼的結構進行相應的更改。
總之一句話,機翼安裝的位置就是機體大梁的位置。從這點來看,運-20想要通過更改機翼的位置來適應民航機的技術要求也不是說不行,不過其改動之大幾乎與推倒重來沒什么區別,與其這樣費工費時的更改,還不如重新建立一個民用平臺來得簡單。
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擁有國產200噸級民航大飛機就得重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千萬不要學波音,要不然波音-737MAX就是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