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在臺里過除夕 今年暫別央視春晚
蔡明:與20余年的習慣告別 很難
2020年的除夕夜,對于58歲蔡明來說“既平常又特殊”
——平常是因為和很多中國母親一樣,包餃子、準備年夜飯成為那一天的重頭戲;
特殊是因為以往和很多“春晚演員”一樣這一天最為忙碌,而今年因為沒有了“央視春晚”的表演任務,顯得有些“落寞”。
對于蔡明這樣的“春晚演員”來說,春晚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回歸家庭反而需要“適應”;而對于很多春晚觀眾來說,沒有了蔡明這個“毒舌老太”,也需要“適應”。
背后隱情
一年中失去兩位至親
今年1月,各家媒體都報道了“蔡明將無緣央視春晚”的消息,央視更獨家拍到蔡明病重的視頻——畫面中的蔡明躺在病床上,面色憔悴,在接受采訪時她眼眶含淚,讓人看著心疼。
去年蔡明失去兩位至親:一位是每到除夕夜不管多晚都會等她回家的老父親,另一位是很喜歡蔡明的外甥女。這些變故,對于蔡明來說打擊很大:“春晚是我和家人們的約定,每年不管春晚多累,三十晚上回家,老爸老媽都在那等著我,今年爸爸不會在那兒等我了。”她還說:“外甥女在12月份時還說很期待我的節目,為我鼓勵加油,‘春晚我等著看你,年年春晚我都等著看你’。但兩天后外甥女還是走了。”
藝術來源于生活。對于一位喜劇演員來說,這一年都是悲傷的經歷,蔡明沒法交出一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春晚新作。與其戴著“小品皇后”的頭銜負重前行,不如摘掉“皇冠”輕松過年。這對觀眾、對蔡明都是最好的選擇。
百變女王
登上春晚舞臺27次
1991年,蔡明與鞏漢林一起合作出演小品《陌生人》,兩人一舉成名。隨后幾年間,蔡明與鞏漢林的合作并不多:鞏漢林找到自己的合作導師趙麗蓉;蔡明找到自己的貴人郭達。從此,蔡明在自己的喜劇道路上“勇往直前”, 共登上春晚舞臺27次。
很多80后都記得,蔡明早期創作的小品題材非常新穎:1993年央視春晚作品《黃土坡》中蔡明飾演一位“洋媳婦”,與郭達飾演的黃土高坡上的“倔老頭”形成鮮明對比產生“笑果”;更加前衛的作品是1996年蔡明與郭達合作的《機器人情話》,當年許多觀眾還僅知道計算機,他們的作品已經涉及“機器人”。這個作品,即使放到今天AI機器人時代也應該算是腦洞大開。為了演好這個機器人,蔡明兩個月沒吃米飯,腰圍瘦到了一尺六,在春晚舞臺上呈現了一個未來感十足的漂亮機器人。演員的苦,很多觀眾很難理解。因為需要提前候場,那次蔡明在黑箱子里獨自呆了半個多小時。在郭達打開箱子的那一刻,她站起來時“眼前全是黑的”。
從狂熱球迷到售樓小姐,從上到80歲至下到18歲,只要角色適合,她都愿意去嘗試,可謂不折不扣的“百變女王”。很多觀眾都記得1993年小品《追星族》,蔡明所扮演的一個為偶像癡迷的小粉絲,絕對不輸如今的追星族,精準契合了20年后的追星文化。在作品中反映時代文化,是蔡明一直在追求的。
毒舌老太
演老人卻說年輕人的語言
郭達是蔡明的“貴人”, 再談起郭達,蔡明用了“想念”這個詞:“之前郭達跟我說過,他累了,身體狀況也不大好了。不然我的小品搭檔,首選還是他。20年的默契,不是白來的。”蔡明表示,有了好本子,只要郭達愿意,自己還是要找他。
近幾年新一代年輕觀眾記住蔡明,是因為她與潘長江強強聯合,固化春晚觀眾對于“毒舌老太”與“受氣包老頭”的人設。有了“毒舌老太”的頭銜,蔡明在春晚舞臺算是變成“釘子戶”啦!
一個是任勞任怨的受氣包,一個是渾身長刺的毒舌老太;一個人矮窩囊但忠厚,一個人美嘴毒但心善,從性格到外表都有著巨大的反差,于是笑點就出來了。有了人設,更要有好的劇本,從2000年春晚開始,蔡明就搭檔著名影視編劇束煥,他們合作的《北京歡迎你》大受歡迎,蔡明則成功地從影視劇中的“閑人馬大姐”變身熱情洋溢的“北京大媽”。2011年到2018年,蔡明與束煥合作,推出了《新房》《想跳就跳》《車站奇遇》《學車》,進一步奠定了其春晚舞臺地位。
蔡明曾在采訪中談到,每年的春晚都會有一個調查,就是哪個節目受到什么樣的年齡段的人喜歡,“你們知道嗎?我的節目最受90后喜歡。90后是多小的孩子呀,他們為什么會喜歡我?然后我就去問他們,他們說你雖然演的是老人,但是你說的是我們的語言。”
養成一個習慣不容易,忘掉一個習慣,同樣不容易。蔡明在無緣春晚后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一個人和你20年的習慣告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文/本報記者 王磊
統籌/劉江華 滿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