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12月29日電 題:雪域高原一甲子 西藏脫貧換人間
作者 曾嘉 趙延 趙朗
冰雪寒天的12月,中國海拔最高的西藏自治區雙湖縣約2900人離開了平均海拔5000米的居住地,來到海拔相對較低的雅魯藏布江南岸貢嘎縣境內,搬進了敞亮的新居。
海拔5000米以上地區被國際醫學界公認為極高海拔,人均壽命較低。西藏官方近年來實施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雙湖縣三個鄉的整體搬遷是其中人數最多、跨度最遠的項目。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中央政府各項政策資金傾斜下、內地省(區)市支援幫扶下,西藏三百多萬民眾共同努力,雪域高原已從一甲子前的刀耕火種,邁向小康社會的大門。
數據顯示,2018年西藏全區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9年增長了約191倍。農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萬元(人民幣,下同)。
盡管如此,貧困人口仍是被廣泛關注的問題。西藏此前被中國官方認定為唯一省區級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且不說地廣人稀扶貧難度大,單說高海拔已成為脫貧最難克服的自然障礙。在脫貧這條路上,西藏走得極艱辛。從上世紀90年代,西藏便已實施區域整體減貧、開發式扶貧。
在西藏,很多地方自然條件嚴酷、生存環境惡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紤]到脫貧問題復雜,西藏以發展產業、易地搬遷、教育和生態補償、社會兜底保障等措施,力爭覆蓋所有貧困人群。
如雙湖縣易地搬遷作為最有效的扶貧方式之一,當地政府不僅為搬遷至低海拔民眾“包新房”,還安置就業。至2019年,西藏建設了97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累計搬遷26.6萬人,這個數量相當于中國內地一個縣城的整體搬遷。
剛剛閉幕的中共西藏自治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發布,至2019年,西藏62.8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19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加上此前宣布的55個脫貧縣區,經計算,西藏所有縣區達到脫貧標準。
記者從西藏官方獲悉,2016年以來,西藏脫貧攻堅累計財政投入591.24億元,其中中央投入超過半數,2019年西藏貧困發生率降為零,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民眾不僅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得到享受醫療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格桑玉珍稱,全自治區總人口從民主改革前的不足120萬人,增加到343萬人。2016年至今,西藏全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人口從63394人下降到目前的7005人。
與此同時,西藏的教育、交通、生態文明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60年來,青壯年文盲率由舊西藏的95%下降到0.52%。截至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78萬公里,其中鄉鎮、建制村通達率分別達到99.71%、99.52%。據中科院和相關部門的監測評估顯示,西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定向好,主要城鎮環境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5%以上。
西藏藏學專家車明懷表示,只要是不帶偏見的人,就會客觀地認識并實事求是地看待西藏這60年的巨大變化。西藏的脫貧攻堅戰,創造了歷史發展的奇跡,而發展的腳步亦永不停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