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齊齊哈爾1月25日電 題:興安嶺腳下為中歐班列運輸奔走“虎口”的鐵路人
王繼凱 中新網記者 史軼夫
25日4時20分,農歷正月初一,當整個城市還沉浸在歡度春節的喜悅氣氛中,趙玉生和他的同事們已經悄然出發,徒步走到博克圖車站。他們將乘坐7083次列車穿過興安隧道,翻過幾座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目的地遠離喧囂城市的一個小站西嶺口。
圖為中歐班列。(王繼凱攝) 史軼夫 攝趙玉生和他的同事們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機務段博克圖車間的機車乘務員(火車司機),他們每天駕駛著機車奔走在被譽為“老虎口”的興安嶺山脈,與其他火車司機不同的是,他們擔當的區段僅有兩站,全程20公里,比起馳騁中國大地的火車司機,他們更像是一群奔走在“虎口”的鐵路人。
“這濱洲線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最繁忙的鐵路線,在‘一帶一路’倡議后,從滿洲里口岸走出國門的中歐班列都要經過這里。” 齊齊哈爾機務段博克圖車間運用工程師李翠林介紹到,2019年,共完成了42053列貨物列車的運輸牽引任務,確保了趟趟安全正點。
西嶺口站是在濱洲西部線興安嶺腳下的一個小站,這里常年平均氣溫0.28攝氏度,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2攝氏度,因為天氣寒冷,高坡大嶺,環境惡劣,操縱困難。對于每一個駕駛重載貨物列車經過這里的火車司機來說,都有一點緊張,哪怕是一名老司機。因為前面就是巍巍的興安嶺。
“這出了西嶺口車站前面就是興安嶺車站,是20公里的長大上坡道,平均坡度達到了千分之十五。”這是什么概念呢?擔當乘務作業的機車乘務員李經森介紹到,就是在水平距離走行1000米時,垂直高度就升高15米,牽引著近7000噸的重載貨物列車,想爬上這興安嶺不那么容易。
圖為補機隊機車。(王繼凱攝) 史軼夫 攝補機隊伍里共有7臺機車,35個班、70人,他們的工作就是當重載列車到達西嶺口站爬坡(興安嶺)前,他們駕駛機車在重載列車尾部連接,合力將重載列車推上興安嶺,這被鐵路人稱為“補機”。
已經55歲的趙玉生就是“補機”隊伍中的一員,今年是他在“補機”崗位的最后一個春運,過完年6月份他就要退休了。今天他將和伙計完成接班后的第一趟補機任務,因為剛剛下過大雪,為了保證隨時和前方本務機車司機取得聯系,保證上嶺安全,他全程手持電臺。
在這惡劣的天氣下安全上嶺,有著幾十年乘務經驗的趙玉生不斷提高動力檔位,滿足上嶺需要,同時不停按動撒砂按鈕,增加車輪和鋼軌之間的摩擦力。經過35分鐘緊張的操縱,列車緩緩的爬上了興安嶺。
“這春運以來,隨著旅客集中返鄉回家過春節,這鐵路貨運也是到了繁忙的時候,中歐班列、集裝箱、煤炭運輸等每天130余列往來在這西嶺口,我們也到了忙碌的時候,這保證旅客貨主安全就是我們的責任。”剛剛完成推送任務的趙玉生說道。
圖為趙玉生在工作崗位。(王繼凱攝) 史軼夫 攝完成推送任務后,列車繼續前行,他們需再返回到西嶺口待命,西嶺口至興安嶺區段間的20公里,就是補機司機的工作舞臺。為了保證安全,他們會定時對機車進行細致檢查,檢查一圈下來需要近半個小時。
今年是趙玉生在這“老虎口”工作的最后一個春運,在這火車司機崗位他工作了38年。這些年見他證著因“一帶一路”建設,而增多的中歐班列,也感受到中國的蓬勃發展,為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他說:“等退休,帶著老伴兒,坐著咱們的復興號到祖國大江南北轉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