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魯敏:站在社會邊緣觀察當代人的生活
2020年1月11日,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攜新書短篇小說集《鐵血信鴿》做客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和作家阿乙展開了一場關于寫作靈感、作家生活狀態、現實主義書寫的探討。
撰稿丨彭鏡陶
著名七零后作家魯敏,曾在郵電局做柜員,《大紅燈籠高高掛》上映后,和來郵電局買郵票的蘇童相識,從而走上了寫小說的道路。二十年筆耕不輟,魯敏獲得了魯迅文學獎、郁達夫文學獎等獎項。伴隨著她從江蘇東臺到南京再到北京的生活軌跡的變化,她書寫的領域也逐漸由鄉土轉向都市。和一般的女作家不同,魯敏的寫作更加冷淡,更像是站在社會邊緣觀察和反思當代人的生活。
2020年1月11日,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攜新書短篇小說集《鐵血信鴿》做客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和作家阿乙展開了一場關于寫作靈感、作家生活狀態、現實主義書寫的探討。
《鐵血信鴿》
魯敏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 2020年1月版
魯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報信人
阿乙表示,魯敏的作品往往能夠反映現代人的生活,甚至是有預言的意味?!惰F血信鴿》的第一篇《當我們談起星座》中有一個名叫大林的人物,他活著的時候,是人群中的潤滑劑,但是他死亡以后,大家哀嘆幾天,很快就忘記了。就像馬桶中被沖走的污穢,很快就從生活里消失了。
這篇小說是魯敏在2013年寫的,但是仿佛預言了現在的生活。阿乙提到,這篇小說讓他想到前不久的高以翔猝死事件。高以翔剛剛過世的時候大家感到很震撼,但是往往人們的悲傷難以超過一個星期,現在已經沒有什么人還在討論這件事了。
所以他覺得魯敏仿佛預見到了現代人的死亡狀態,人們生前耗費大量的時間,過著豐富的生活,但是死后的保鮮期可能只有24個小時。孟繁華評價魯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報信人,報信人寫小說的風格就是往往站在邊緣看當代人的生活,語言和態度都相對冷淡。
魯敏談起《鐵血信鴿》這篇小說的靈感來源:她有一個養鴿子的親戚,于是她就在小說中設計了三個主人公,一個是養鴿子的人,他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錢都放在琢磨如何讓他的鴿子飛得更遠、更認家的問題上。信鴿的比拼,往往更像是一場體育賽事。她在采訪養鴿子的人的時候,他用很長時間介紹鴿子的眼睛,表示有的人養鴿子看翅膀、看羽毛,但實際上最好要看眼睛。鴿子的眼睛好像一個無底洞,顏色絢爛。除此之外,魯敏還接觸到了一個靠吃鴿子養生的女人,“一鴿勝九雞”,冬天不要吃雞,吃鴿子更養生。
除去這兩個人物,魯敏還在小說中設計了一位穆先生,穆先生和她與阿乙更加相似,有著縹緲的理想,會反思自己的中產階級生活。這位穆先生本來是一個家庭煮夫,通過鴿子看到了自己的自由。穆先生年輕的時候做過很多瘋狂的事,曾經壯著膽子一腳跨過兩米多的距離,從一個樓跳到另一個樓。所以小說最后也出現了穆先生向外飛躍的場景。
阿乙好奇穆先生最后到底是摔死了還是變成鴿子獲得了自由。魯敏表示,她的小說往往是現實主義的,但是有時候她也想更跳脫一點,更放肆一點,于是她就為穆先生安排了這個結局。穆先生其實最后變成了鴿子,找回了自己的鐵血內心,擺脫了庸常的生活,所以既沒有摔死,也沒有溢出現實的空間。實際上她也覺得自己這樣的寫作手法有些笨拙。
觀察他人生活是魯敏的重要寫作靈感來源
魯敏表示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阿乙是很相似的,都是從一個小縣城來到了大城市。所以魯敏早期的作品有很濃重的鄉土色彩,但是伴隨著她身體的物理移動,她筆下的作品也在改變,出現了很多都市題材的作品。
魯敏提到《荷爾蒙夜談》這部作品,透露著她對人與身體的關系的思考。作為七零后的作家,她受到的教育是萬事都排在身體前面,重視奮斗、看重才華,但是身體被忽視?;蛘呤菍⑸眢w工具化,在兩性關系中,男性和女性都常常把身體當作一個工具。但是人到中年之后,開始反思自己對身體的態度,身體的愿望應當是被尊重的。
魯敏還談起了作品與改編電影的關系,在談論一個小說家寫作是否成功的時候,常常會提到是否有小說改編成成功的電影。阿乙表示,嚴歌苓說最近要寫一些抗拍性的小說,作品不能被影視改編的。也就是說,文學和電影的審美還是不相同的,如果小說改編電影的話會流失很多美感。
魯敏與六零后一代的作家有明顯區別,就是她的寫作風格并不固定,不斷嘗試新的領域和新的風格。這種游擊式的寫作可能難以使她形成固定的風格,但是也會永遠嘗鮮,永遠保持活力,不過可能在出版上比較吃虧。魯敏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寫作,沒有思考那么多。
作家魯敏
魯敏提起《鐵血信鴿》中的《小流放》。靈感來源就是她租的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以前的住戶留下的生活痕跡,她覺得很有意思。其實在她早年在郵電局工作的時候,她也喜歡觀察別人的生活。
阿乙提到,這算是魯敏成為作家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上映后,蘇童到魯敏所工作的郵電局買郵票,魯敏當時正在做柜員。魯敏見到蘇童后,想到我不能只給作家賣郵票,我也可以寫小說。
第二步就是魯敏在柜臺前給顧客多找了五十塊錢,當時她工資只有八十四塊,所以五十塊也算是一筆巨款。于是魯敏的師傅就帶著她撥通了顧客的長途電話,到顧客家里去追這多找的五十塊錢。
作家阿乙
魯敏到對方家里以后,發現他們正在準備晚飯,桌上全是鍋碗瓢盆,床上都是睡衣,她好像一個外人,突然闖進了別人的生活,她的師傅在旁邊幫她交涉多找的五十塊錢的事,她就在旁邊偷偷觀察別人的生活。
所以魯敏保持了這種習慣,寫作內容也與現實生活的相關性更強一些。
撰稿丨彭鏡陶
編輯丨董牧孜;校對: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