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都勻1月24日電 題:貴州都勻:大山里的“野草”走俏海外大市場
記者劉鵬
1月24日,中國農歷除夕,貴州都勻市人許紹龍在等著晚上大餐之前,把車開到毛尖鎮坪陽村,與幾位村民查看山坡上貌似苔蘚的植物,喜悅寫滿了他們的臉龐。
“這些田地怎么長了這么多野草。”記者問。“沒有,這些可不是野草,而是‘寶’。”許紹龍笑著回答說。
“這些可是我們脫貧致富的‘法寶’。”一村名補充說道。
圖為大面積種植的海花草。 劉鵬 攝這里是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坪陽村,村名們忙著收割的“野草”學名海花草,又名水苔,屬于苔蘚科泥炭蘚屬,是種植栽培基質上等材料之一,除廣泛用于各類花卉栽培外,還可用于醫療、食品運輸和保鮮等領域。
許紹龍正是都勻人,任螺絲殼總陽水苔茶葉合作社負責人,據他介紹,都勻海花草在中國臺灣、美國和日本等海內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供不應求,2018年海外銷售額達1800萬元(人民幣,下同)。
2004年之前,許紹龍在村里做的是收購村民散種的以及野生水苔的營生,再通過自建銷售渠道銷往海內外。“那時候雖然收購的量不大,但是水苔的價格逐年攀升。”許紹龍回憶說。
廣闊的市場前景讓許紹龍看到了致富的門道。2004年,許紹龍便開始著手對水苔的種植技術進行探索和推廣。
圖為加工后的海花草。 劉鵬 攝毛尖鎮是都勻市海拔最高的鄉鎮,這里濕地資源非常適合水苔的生長。
十多年來,都勻市的水苔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當地共完成水苔人工種植面積3萬余畝,覆蓋12個村4026戶農戶,每年可帶動農戶每戶可增收8000余元。
“水苔播種后3年里可以收獲兩次,此后會自然生長,真正是一次種植,終身有收獲。”當地村民黃圣說,“水苔的護理也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除了平時少量用時在除草、收獲,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做其他農活,這比種玉米、水稻甚至外出打工都劃算。”
“由于品質好,我們的水苔廣受海內外市場青睞。”許紹龍說,公司90%的產量都用于出口,2019年底出口800余噸,實現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如今,水苔成為貴州都勻除茶葉產業之外的又一個支柱產業。為推動水苔產業專業化發展,都勻市政府投資800萬元建成水苔加工標準廠房,年加工能力1000余噸。
值得一提的是,水苔具有很強的蓄水能力,可成為涵養水源的天然水庫,對當地生態系統修復具有重要作用,可謂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