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T亞星定增失敗,停牌籌劃重組
亞星化學定增失敗了。12月30日晚,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此前向山東微蟻金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宣告終止。
亞星化學定增失敗了。12月30日晚,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星化學”或“ST亞星”)公告稱,此前向山東微蟻金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蟻金服”)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宣告終止。如此一來,濰坊市國資委變實控人的計劃也泡湯了。
而就在今日早間,亞星化學還公告稱,企業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山東科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源制藥”)100%股份及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濟堂”)100%股份。本次交易將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可能構成重組上市,公司股票自12月30日起停牌。
近年經營情況不佳
近年來,亞星化學時不時就試圖資產重組。企業創立于1994年8月,2001年登陸上交所。主要業務為氯化聚乙烯(即 CPE)、ADC 發泡劑、水合肼、燒堿等生產及銷售。
從2018年營收數據判斷,CPE系核心業務,占全部營收67%以上,但是毛利率僅有0.03%。
相較之下,燒堿和水合肼的毛利較高,分別是59.92%和29.25%。2018年,它們實現營收為2.25億元、2.01億元,占比為11%、10%。
總體而言,當前亞星化學生存十分艱難。一方面,CPE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價格戰仍在持續,同行其他廠家新裝置陸續投產,新一輪競爭激烈。另一方面,燒堿和水合肼行業受制于環保整頓,下游市場承壓。
于是,其近年經營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盈利情況來看,早在2009年起,亞星化學就開始出現虧損,2011年-2015年持續虧損,2016年扭虧為盈。2016年至2018年,企業增收不增利。
2018年,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營運資金-7.63億元,累計虧損人民幣11.83億元,欠銀行借款 8.24億元。因為累計虧損金額過大且附帶龐大有息負債,亞星化學近年頻頻收到帶有強調事項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而在負債情況上,亞星化學也是債務高企。2012年-2019年其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上升,在2015年達到最高超過100%,2016年后維持在95%以上。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化工企業身處重資產行業需要投入大量運營資金,但亞星化學常年近100%資產負債率著實讓人擔憂。
此外,在實控人方面,2015年以后,亞星化學控制權幾經倒手,管理層不停輪換,但目前依舊沒有形成穩定的管理,總資產也在10年間從35億元萎縮至不足13億元
當前資金需求極大
然而,亞星化學為什么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選擇資產重組?不久前,亞星化學再度遭遇生產產區關停之晴天霹靂。
9月2日,亞星化學收政府通知,需要在10 月 31 日前完成寒亭生產廠區關停工作。由于搬遷,生產廠區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整體關停,這勢必影響亞星化學生產和盈利。12月31日公告顯示,亞星化學已收到獎勵60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受此事影響的亞星化學已戴帽。
而現已擱淺的擬向微蟻金服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亞星化學公告表示該項資金系用來推動建設 5 萬噸/年 CPE 裝置項目,以保障企業在拓展海外CPE項目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保障盈利能力。對于這場交易,企業直言不諱表示其能夠緩解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壓力,優化資本結構。
業內人士評價,濰坊國資委早在2015年就賣掉亞星化學,企業隨后實控人幾番輪轉卻不見轉型升級和業績提振,僅是保住了上市地位。眼下,亞星化學面臨工廠搬遷、業務停止的困境,濰坊市國資委意在給上市公司注資。
依據2019年三季報顯示,亞星化學第一大股東北京光耀東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濰坊亞星集團有限公司股份100%凍結,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大股東處于100%質押股份狀態。
力諾集團醫藥業務或借殼上市
如今,亞星化學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科源制藥和宏濟堂股份目的為何?是否意味著亞星化學未來擬進軍醫藥市場?截至發稿時,《國際金融報》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資料顯示,科源制藥為新三板掛牌公司,主營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在其經營的眾多原料藥中,鹽酸二甲雙胍是經典降糖藥。PDB數據顯示,二甲雙胍口服制劑2018年樣本醫院銷售額約為6.33億元。
2019年上半年,由于新產品線鹽酸二甲雙胍原料藥報告期內扭虧為盈,科源制藥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達1919.57萬元,同比增長196.11%。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科源制藥還以現金方式收購山東力諾制藥有限公司。而另一家藥企宏濟堂主營中成藥生產,此前其在掛牌不足一年后就摘牌。
記者注意到,力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大股東為力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諾集團”),持股比例94.37%。近年來,力諾集團將資產證券化列入公司戰略規劃,資本市場動作不少,力諾集團旗下的力諾特玻、科源制藥、宏濟堂、力諾電力紛紛在新三板掛牌。業內人士猜測,此次交易或許系力諾集團醫藥業務借殼上市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