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如果融于平臺主營業務,就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平臺要變得更普惠,就要設計一整套機制聯動多個利益相關方,使普惠行動人人相關、人人可參與;
平臺型公司需要的領導者,核心能力是創新。領導者要自上而下搭建新的業務結構,整合組織內各種資源解決客戶痛點。
日常低調的張勇難得地使用了一個浪漫比喻:“這更像是一種韻律。所有利益相關方為了同樣的目標經營,在一起就形成了平臺。我們思考和做事情的方式可能不一樣,但所有利益相關方可以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
阿里巴巴有個出名的信條,“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在西方工業經濟時代一度顯得不合時宜,甚至阿里在紐交所上市后,也不時被華爾街挑戰。但從2020年的達沃斯上看,這一信條正在被更廣泛的商業世界理解。
平臺核心能力:賦能、造風
斯威特講自己1988年曾來到中國。“我記得那時候外國人只能在涉外商店買東西。我在商店看到,柜臺后有售貨員,但是貨架是空的。”
30多年過去,中國消費市場的飛速發展令世界驚嘆。2019年,第11個天貓雙11成交額是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在線總成交量的2.3倍。貝恩公司分析認為,更多的美國零售商也在從這一世界上最大的購物節中獲利,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數十個非中國品牌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
平臺經濟的根本是通過高效的社會化大協同,提升社會運轉效率。蓬勃消費的背后,平臺企業帶動數字經濟生態發展,進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社會價值。
去年與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對談時,張勇的觀點就引起廣泛討論。“我們不是試圖讓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好。阿里巴巴最關鍵的角色是賦能者,成就平臺上的參與者,讓他們的生意做得更好。”
雙11就是平臺、品牌商、物流公司、金融服務商、云計算平臺開發商等在24小時內為同一目標通力合作的結果,是典型的平臺經濟。這個過程中自然地產生了工作機會、技術進步和商業變革。
張勇在達沃斯期間說,人人都可以是平臺,人人都是其他人的利益相關方。
這是對商業趨勢的研判,也是一種想象世界的美好方式——如果每一家公司、每一個個體都相互依存、彼此激發,必將帶來更大的社會福祉。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