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月23日電(記者 林波)年年過春節,歲歲辦年貨,置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年貨上的選擇和花銷上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土生土長的傳統年貨到風靡一時的進口商品,再到如今的中西“混搭”年貨,民眾的“年貨購物車”經歷了多個版本的變遷,展現出交融發展的主旋律。
圖為進口餅干。 林波 攝“已經準備了紅膏蟹、鰻魚等本地傳統海鮮年貨。”正在選購的浙江寧波民眾王劍打算再購買一些進口水果和法國紅酒作為春節送親戚長輩的禮物,“價格并不貴,車厘子200元(人民幣,下同)一箱,泰國龍眼78元,紅酒的價格跨度則很廣,各種價位都有。”
泰國龍眼、法國紅酒、智利車厘子、希臘橄欖油……浙江省寧波市進口商品中心,諸如王劍這般的民眾正在春節前挑選著最后一波年貨。
“進口水果、餅干、紅酒一直是我們的主打產品。”據寧波保稅區西恩福貿易直銷中心負責人方志武介紹,近年來,進口商品的價格越來越“親民”,“‘洋年貨’已成為尋常百姓的餐桌美食,甚至在年夜飯上也有一席之地。”
從“洋面孔”到“熟面孔”,近年來,隨著進口商品的普及,進口年貨漂洋過海大打“親民牌”正融入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為超市年味濃。 林波 攝事實上,除了備受關注的進口年貨外,傳統年貨則是一直在民眾的“必購清單”中。
在杭州的一家大型商超,凍米糖、山核桃等傳統“舌尖年貨”正吸引了不少民眾圍觀購買。
“進口紅酒搭配山核桃等干果,這就是我打算買的年貨了。”推著購物車,杭州民眾林珊瑚正在采購回家的年禮,“媽媽愛喝紅酒,喜歡吃臨安山核桃,這些就是為她特意準備的。”
審視當下,“混搭風”正成為民眾選購年貨的新搭配。作為春節的符號之一,“舌尖年貨”正含著時代的溫度,合著前行的節拍,伴隨著時光的打磨,展現出別樣的發展路徑,勾勒出一幅世界文化相融相通的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