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23日電 題:(新春見聞)夫妻倆的第十三個春運
作者 凌永 郭軍
黃健正在清查臥鋪 凌永 攝對于黃健和李霞這對小兩口來說,大年三十不是家庭的團圓,而是一次次的分離,因為他們是鐵路春運一線的列車長夫妻。
黃健正在巡視車廂 凌永 攝“爸爸,今年你可以和媽媽一起陪我吃年夜飯嗎?”1月17日,黃健在列車上吃飯時,突然接到兒子的電話。“對不起……兒子,爸爸媽媽今年又都要在列車上過年,不能陪你吃飯了。”“為什么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陪著一起過年啊,我都四歲了你們都沒有一年陪過我!”兒子帶著哭腔說道。“四歲了,要像個男子漢了,好好聽話!”黃健內心難受卻只能嚴肅說道。“我不要做男子漢,我要你們陪我過年。”兒子哭鬧著說。“健哥,要查票了”,值班員劉海波提醒道。“別哭啦,等爸爸媽媽下班了,就飛奔回家陪你,好不好?”黃健強忍著眼淚說道。他匆忙吞了幾口飯,掛下與兒子的不舍通話,帶著對兒子的深深愧疚,又一頭扎進春運的列車人潮。
黃健正在與車站交接 凌永 攝黃健和李霞,都是2006年參加鐵路客運工作,至今已十三年了。兩人因鐵路結緣,從相遇、相知,到步入婚姻殿堂,于2015年誕下愛的結晶。時間轉逝,一年年在鐵路客運一線崗位上的成長與經歷,兩人已從剛入路的新人菜鳥蛻變成班組骨干,分別擔任廣鐵集團廣九客運段東蘭車隊東蘭五組和東蘭六組的列車長。由于出乘時間僅隔一天,一前一后的兩趟列車上,兩人的行程相互追趕,兩人也在生活中、工作上形成了相互比勁、你追我趕、相互請教、共同進步的模式。從車班管理到服務創新,兩人互不服輸、共同促進,都能出色完成各項工作要求。在車隊優質服務、對標競賽上,兩人多次為班組爭得第一。
李霞正在清查臥鋪. 凌永 攝又是一年春運,車隊抽調支援高鐵和臨客的人員較多,車班補充了多名新工。培訓時間緊、任務重,李霞給黃健建議:“新工在工作上的不足,不要一昧指責,要加強督促和指導”。于是,黃健從車廂安全,到應急預案演練,再到服務旅客,一樣樣耐心向新工講解。得益于兩口子對新工培訓和班組管理的交流,確保了車班更快、更好的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確保了車班春運工作平安有序的進行。
李霞正在巡視車廂 凌永 攝春運剛開始,由于乘車旅客多,李霞在組織乘降時扭傷了腳,她沒有半分抱怨,依然堅守崗位。巡視車廂時腳痛得鉆心,卻不想讓黃健知道后分心。同事看著心疼,悄悄告訴了黃健。黃健知道李霞不想讓自己擔心,沒有立即打電話過去,而是悄悄買了活絡油、止痛藥,在廣元站與李霞所在列車交匯時,交由站臺值班員幫忙傳遞。當李霞拿到藥時,對講機里突然傳來黃健的聲音:“請你代替我,好好照顧自己!”李霞突然淚眸放光,一下子忘了疼痛和不便,隔著站臺輕聲回應:“老公,我會的,你也要照顧好自己!”同事們不禁感嘆:原來鐵娘子也會這般柔情,是我們羨慕的愛情了。他們就這樣,站在各自的崗位上,看著對方列車相互駛向遠方,直到視線模糊,兩人又開始全心投入到緊張的春運工作中。
李霞正在與車站交接. 凌永 攝“雖然不是同一個班組,一個月多半不能相見。但我在他前面,這樣他就可以一直追著我啦。”李霞常常打趣道。兩人的最大希望,就是可以一起陪兒子吃個年夜飯。經歷了十三個春運,只有三次一起在家過年,而兒子四歲了,卻一次除夕團圓也沒陪伴過。為保障廣大乘客出行,履行好他們肩上的職責,黃健和李霞選擇堅守崗位,這幾乎成為一種習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