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反哺鄉村教育 更需常態化建設
遠山
年底了,又到了各家公司員工曬新年福利的時候。杭州一家母嬰公司“年糕媽媽”的新年福利顯得與眾不同,除了開年會、發年終獎外,該公司為員工準備了一份別樣的溫暖:為員工家鄉的幼兒園捐贈繪本。這些幼兒園大多留守兒童較為集中,“年糕媽媽”提供500本左右國內外優質繪本,由員工回家過年時帶給家鄉的幼兒園,給留守的孩子帶去成長期所需的優秀讀物。
包裝精美、內容豐富的國內外優質繪本在城市各大書店都有銷售,深受城市青少年追捧。而在一些邊遠地區鄉村,沒有像城市那樣便捷的書店服務,很多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也難以承受不菲的費用支出,他們對優質繪本只能望洋興嘆。像“年糕媽媽”這樣,借春節員工回家過年的機會為員工家鄉留守兒童捐贈繪本,解決了鄉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是城市優質資源反哺鄉村教育的生動樣本。
不僅是繪本讀物,在各類教育資源配給上,鄉村兒童相比城市同齡人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決定同一代人不同命運的關鍵往往在教育。當下留守兒童話題之所以引人關注,就在于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務工,既缺乏足夠的陪伴和撫養,也欠缺優良的受教育環境,課堂內外知識的汲取路徑都相對受限,并可能對其成長造成長遠影響。
城鄉教育不均衡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現象,若想徹底消弭需要時間。近年來,政府在鄉村教育事業發展上給予了大量扶持,包括輸送更多優秀師資到鄉村。據統計,截至2017年,教育部已累計招收免費師范生10.1萬人,在校就讀3.1萬人,畢業履約7萬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學任教,許多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實現了接收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畢業生“零的突破”。有關部門通過城市高等教育體系的專業化培養,為鄉村教育持續“輸血”優秀人才,堪稱“百年樹人”的系統工程。
此外,不少城市重點學校與鄉村學校結為兄弟學校關系,通過視頻直播等方式,讓鄉村孩子能夠與城市學生一樣聆聽某位特級教師的諄諄教導。城市名校借助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不僅讓鄉村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讓其建立了對于未來發展的信心。畢竟,享受“同一片藍天”下的教育陽光普照,將讓鄉村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從根本上說,城市資源反哺鄉村教育更需常態化建設,政府、企業、社會各方要加強聯動,形成合力。據報道,“年糕媽媽”為留守兒童集中的鄉村學校建立繪本點項目已運行兩年多,在全國共捐贈47個繪本點,惠及4200多名農村兒童。更多企業也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鄉村教育發展作出貢獻。比如,當下互聯網教育大熱,相關企業可以投入技術、資金和人才,幫助中西部的孩子們同享創新紅利。又如,一些年輕人定期到鄉村學校做義工,把自己的知識分享給鄉村孩子,城市各類學校也可以組織公益助學團,支持教師到鄉村學校授課。
當前,我國脫貧事業已基本達成既定目標,如果城市優質資源能更多反哺鄉村教育,讓鄉村下一代在人生關鍵階段獲得更好的條件支持,中國鄉村全面振興將具備更堅實的基礎。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城市資源反哺鄉村教育并形成燎原之勢,一定能推動中國城鄉一體化目標加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