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一到,最隆重的節(jié)日“年”即將正式開場,喝完臘八粥,最讓人牽掛的“年夜飯”,是必須參與的盛會。團團圓圓吃年飯,這是中國人最深的執(zhí)拗。不管在哪里,過年必須團聚在一起。年夜飯里裝著的不光是豐盛,更是家人滿滿愛意和對未來一年吉祥順逸的期許與盼望。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年畫、守歲、拜年,每一個中國人都遵循著先人的足跡,用這樣的方法來為新的一年祈福。春運期間,萬千人群涌入火車站,早早買一張回程的火車票,因為新的一年里,回家永遠是不變的主題。作為“百節(jié)之首”,過年是世界民俗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關于中國年的紀錄片很多,但都表達不出中國人對于年十之一二的深刻。老北京的火鍋、家家戶戶包餃子、逛廟會、許愿求簽,這都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期間的社交活動。過年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還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儒家文化的浸染,早就將家國情懷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基因里。天南地北,千山萬水,億萬人的遷徙,只是為了春節(jié)的那一刻團圓。
年味漸濃,中國人對鐫刻在記憶深處的童年記憶,也呼之欲出。壓歲錢,是每一年的重頭戲。這里面有長輩對晚輩殷切的愛,也承載著對晚輩能夠快樂成長的期待。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斗是中國人亙古不變底色。在奔跑中走向遠方,已經(jīng)內化成一種精神氣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賡續(xù)力,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里,春節(jié)延續(xù)至今,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未來奮斗的嶄新起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之計在于春,早早的規(guī)劃,才能為未來一年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少年來說,過年不僅代表團圓和喜慶,也代表他們需要逐漸走向成熟。在未來的一年里,積極拼搏,努力學習,這是自己的使命。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能夠助推追夢人奮斗的時代,一個不負韶華拼搏到底的時代。少年們,你們既是繼承者,更是開創(chuàng)者和奮進者,你們是站在名為“時代”這座船頭的弄潮兒。新的一年,人生的軌跡將會與社會進步產(chǎn)生融合,如朝陽一般照耀大地,這正如春天萬物復蘇那番生機勃勃。
鐫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那種奮斗精神,是對新年最好的注腳。新舊交替、辭舊迎新,在一桌熱騰騰的年夜飯里,我們迎來了團聚。不管“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永遠都在那里,那里有自己尊敬的長輩,有自己深愛著的親人,有自己充滿期待的未來。在新的一年里,用奮斗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故事,這正是融入中國人血液里的那種家國情懷。
(未來網(wǎng)評論員 劉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