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公眾號近日提到“航空工業戰斗機換發團隊”銳意進取,勇于爭先,成為完成國產戰斗機換發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2019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外界認為這個消息表明國產戰斗機殲-20、殲-10C已經成功用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替代了此前俄制發動機,標志著國產戰斗機換上了中國芯,為大規模批量生產掃清了障礙,避免發動機受制于人。
殲-20戰斗機發動機是俄羅斯AL-31FN-M1,它是殲-10戰斗機AL-31FN改進型。采用了更大風扇,增加空氣流量,以提高發動機推力,AL-13FN-M1加力推力增加到13.5噸,AL-31FN是12.5噸。發動機控制系統采用FADEC系統,而后者的機械控制系統,FADEC系統控制比機械系統更加精細,有助于提高發動機性能和可靠性。
不過AL-31FN-M1畢竟是進口發動機,中方對它的了解并不深入,尤其是FADEC系統一些關鍵參數俄方也不愿意透露。殲-20是國產第五代隱身戰斗機,許多性能涉及到發動機,例如隱身性能,需要對發動機噴口進行處理,降低雷達及紅外特征信號。飛機控制系統,五代機實現了飛控、火控、發動機控制一體化管理。這樣AL-31FN-M1與殲-20戰斗機融合就會遇到障礙。另外AL-31FN-M1交付也受到廠家產能限制,不利于列-20戰斗機大批量生產。隨著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研制成功,中國空軍決心為殲-20戰斗機換裝國產發動機,為此航空工業成立國產戰斗機換發技術攻關團隊。
飛機換發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涉及到氣動、結構、重心等方面調整。舉一個例子,AL-31F和太行發動機結構差別較大,前者采用四級風扇,1級低壓渦輪,后者是三級風扇,2級低壓渦輪,因此發動機在機上安裝存在較大區別,相應對飛機結構、重心要進行調整。所以我們看到國產戰斗機換發技術攻關團隊需要解決飛機和發動機協調問題,對飛機進行適應性、適配性改裝,以便能夠容納新發動機。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難的部分,最難的發動機是換發之后保證飛機隱身性能不會受到影響,隱身戰斗機設計難度非常大,任何表面改動都有可能影響飛機隱身性能,不過太行發動機是國產發動機,換發技術團隊可以在發動機上采用更徹底隱身技術措施,例如鋸齒邊、吸波吸熱涂料等,以降低飛機雷達和紅外信號特征。還有就是發動機與飛控、火控系統深度融合,提高飛機綜合化和自動化水平,飛控系統可以根據飛行員指令和探測系統信息對飛機進行精確操縱,增強了飛機飛行性能和機動性能,攻擊能力更強,這也是殲-20戰斗機換發關鍵領域。所以我們看到換發技術攻關團“突破了飛機多系統復雜交聯技術難關”,表明殲-20戰斗機換上太行改進型發動機之后,實現了飛控、火控和發動機控制一體化,進一步增強了殲-20戰斗機作戰能力。
殲-20戰斗機換發成功之后,為飛機大批量生產掃清了障礙。2019年中國空軍組建了第一個威龍作戰旅,并且在2020初形成作戰能力。外界普遍認為2020年中國空軍將會組建第二個威龍作戰旅,隨著發動機國產化,殲-20戰斗機進入批量生產,中國空軍殲-20戰斗機部隊組建正在提速,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殲-20作戰部隊。
當然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畢竟是第三代發動機,它的推力對于殲-20戰斗機仍顯不足,無法發揮出殲-20戰斗機全部效能,例如超音速巡航。殲-20原計劃配套發動機是國產WS15,這種發動機推力大,推重比高,能夠讓殲-20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未來殲-20戰斗機可能還要進行一次換發。(作者署名:兵器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