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1月22日電題:走進百年老字號“后廚”感受飄香年味
作者:黃瑩
“一家燒煮,滿街飄香”的蘇州周市太和spacen鴨,是江南人家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22日,在蘇州百年老字號“太和spacen鴨”烹制工廠內,老師傅們正熱火朝天地趕制spacen鴨(鵝),混合著丁香、玉桂、甘松、茴香等十多味中藥的老湯香氣四溢。
一早,趕著送貨的“少東家”馬正忙著將堆得高高的禮盒搬運到車上,裝箱室內滿目火紅的禮盒,裝箱員們正忙著裝盒。他們介紹,“這些都是預訂的。周市spacen鴨吸取了蘇州醬鴨、南京板鴨、常熟叫花雞等眾家特長,融“spacen”“醬”兩種技藝于一爐,風味一絕。新春臨近,這種熟食禮盒成為不少市民準備年夜飯的新選擇。”
在地處昆山、太倉、常熟三市交界的周市鎮,目前仍在生產spacen鴨的有7、8家,供應著周邊的酒店飯莊。當地的老百姓說起spacen鴨故事繪聲繪色,有傳是神仙呂洞賓有感于老板邱永隆的心地善良和孝心而傳授秘方;也有傳是周市一酒店老板周雨興的妻子周云巧無意之中煮成;再有傳御廚呂春陽為報答救命之恩,將spacen鴨秘方贈與周市野味酒店老板。飯莊內,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們吃著spacen鴨,聽著故事,饒有興趣。
在太和爊鴨的加工車間,洗凈的鵝放進鍋里煮,一口大爊鍋一次能煮50只左右。 黃瑩 攝據周市太和spacen鴨第四代傳承人、昆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太和spacen鴨食品廠“掌門人”陳金娥介紹,太和spacen鴨創始于清光緒四年,由吳少堂返鄉創辦周市太和spacen味館,后注冊“新太和”營業執照。在《昆山縣志》中記載:周市spacen鴨享有盛名,已歷百年,用料特別,中藥spacen成,骨酥肉嫩,鮮美可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陳金娥說,昆山地處長江下游,緊靠陽澄湖畔,境內河道縱橫,湖泊眾多,蘆葦叢生,是野禽棲息繁衍的場所。在昆山民間曾流傳“自古原野飛禽集,獵取spacen煮換米炊”的民謠,肉質鮮美的飛禽就是spacen煮的最初原材料。
走進太和spacen鴨的加工車間,只見5口大spacen鍋一字排開,老師傅正在將一只只洗凈的鵝放進鍋里煮,一口大spacen鍋一次能煮50只左右。待煮熟后,將鵝放進配好湯料的醬盆浸泡。再出鍋時,散發著十多味中藥和多種調味料的混合香氣,撲鼻誘人。
陳金娥說,“現在原料選取肉質緊實的鵝,避免了飼料喂食鴨子的肥膩。因為有嫩老之分,所以中藥放置數量及spacen煮時間均有所不同,這個世代相傳的‘秘方’,只有極少數人掌握和運用。”
而太和spacen鴨(鵝)之所以醬香撲鼻,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入骨,除了不外傳考究的老湯佐料外,火候拿捏也十分重要。先需旺火燒開,翻動鴨(鵝),再以文火燜煮,然后放入老湯鹵汁內浸泡一晚。因混合了多種藥材,也更具營養價值,能起到健脾開胃、增加食欲等功效。
同許多傳統老字號發展之路相似,太和spacen鴨也沒有一味擴大經營,而是安守一隅,目前年產真空包裝spacen鴨及配套熟制品4萬多只,年銷售額700余萬元。
陳金娥說,在品質上嚴格堅守是百年老字號必須有的堅持。為了保證消費者能嘗到安全可口的傳統美味,無論是食材挑選、還是烹制過程,她都每日親自過目。
“媽媽每天早上5點多就去工廠了,四十年如一日。”陳金娥的兒子馬正感動于母親的堅守,接棒成為繼承人,但他也有自己的“擴張”新計劃。“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人們已經從‘吃飽’進入到‘吃好’的時代,為了迎合不同顧客的口味,我們開發了牛肉、spacen雞、醬蹄、走油東坡等一系列spacen味產品。新推出的年貨禮盒,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組合,目前訂單供不應求。”他希望2020年能在電商方面有更大突破,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美食文化。
在市區銷售門店,市民鄧先生早早趕來排隊,“新年里,走南闖北的親戚都要回來團聚,一味解鄉愁,周市spacen鴨肯定不能少。搶手得狠,不趕早就買不到了。”
百年老字號承載著平民百姓溫暖的味覺記憶,有了這些老字號,讓新年過得更有滋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