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稱大豆油會影響小鼠神經系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海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一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內分泌學》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稱,我們日常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不僅會導致肥胖和糖尿病,而且還與神經系統變化有關,會影響自閉癥、阿爾茨海默病、焦慮癥和抑郁癥等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大豆油是迄今為止美國生產和消費最多的食用油,但有研究表明,其對人類來說很可能是不健康的。早在2015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同一研究小組就發現,大豆油可誘發小鼠肥胖、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肝;在2017年,該小組研究表明,如果將大豆油中的亞油酸含量降低,會減少其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風險。而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大豆油對小鼠下丘腦的影響明顯,無論是傳統大豆油,還是降低了亞油酸含量的轉基因大豆油,都是如此。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傳統大豆油、降低了亞油酸含量的轉基因大豆油、椰子油以及補充了豆甾醇的椰子油這幾種飲食對雄性小鼠的影響。他們發現,大豆油會導致小鼠下丘腦基因表達和催產素系統異常,失調的基因與炎癥、神經內分泌、神經化學和胰島素信號傳導有關。研究人員認為,這不僅會影響小鼠的能量代謝,還會對小鼠腦部正常功能和自閉癥、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產生影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沒有證據表明大豆油會引起這些疾病,而且這些發現僅適用于大豆油,不適用于豆腐、豆漿、醬油等其他大豆產品,也不適用于其他植物油。
研究小組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大豆油中的哪些化學物質導致了小鼠下丘腦中的變化,但他們已經排除了亞油酸和豆甾醇這兩種物質的嫌疑。研究人員稱,找到“罪魁禍首”是他們未來的重點研究目標,而他們目前能給人們的建議,就是減少大豆油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