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設10家營業部 國泰君安打的什么牌?過去兩年僅新增7家 公司詳解戰略布局 來源:券商中國
國泰君安近日公告公司獲批新設10家營業部,引發行業關注。近年來該公司營業網點數量已經穩居行業前列,如今還要繼續擴張?
券商中國記者采訪了解到,國泰君安證券在考慮公司整體布局的基礎上新增營業部,但從近兩年的線下網點布局情況來看,其圈地步伐已經顯著放緩。這與整個證券行業的步伐恰好一致。告別了2013年以來的大舉擴張時代,券商網點建設已經開始呈現差異化特征。
據悉,在行業大步邁向財富管理的格局下,國泰君安一方面將增強分支機構發展活力, 做好分類分級,堅持差異化定位、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管理、集約化運營,完善機制配套;另一方面將提升財富管理專業化能力,將財富管理作為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新設10家營業部是何考量?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公告稱,收到上海證監局核準公司設立10家證券營業部的批復,獲準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廣東省廣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吉林省長春市、安徽省合肥市、河北省石家莊市、貴州省貴陽市和山西省太原市各設立 1 家C型證券營業部。
按照上交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末,國泰君安證券共有362家營業部(其中包括18家開通經紀業務席位分公司),營業部數量排名行業第三,僅次于中國銀河證券和安信證券。
實際上,近幾年國泰君安的營業網點數量穩居行業前列。如今繼續新設10家營業部,究竟是粗放式擴張圈地還是有其戰略考量?
如果細看此次新設營業部的地點不難發現,除在浙江省內新設的兩家營業部外,其余八家營業部都在省會城市。國泰君安證券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杭州市和嘉興市的兩家新設營業部是國泰君安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舉措,其余則是為了在當前份額薄弱的經濟發達地區加強布局。
他表示,近幾年來,國泰君安統籌網點建設與考核,堅持科學評估、合理布局,穩步推進,持續優化,有增有減,有計劃、有節奏的完成大戰略性布局和經濟發達地區重點布局。選址方面堅持“人往哪里去,網點就往哪里設”,綜合考量當地經濟量和增長情況,尤其是將人口增長作為重要參考。選人方面更是層層把關,優中選優,既有內部培養,也有外部引入,網羅英才。總體上,新設網點區域布局合理,業績良好,絕大多數實現盈利,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該負責人稱,國泰君安也高度重視對分支機構的合規風控管理工作,在分公司層面設立一線合規風控負責人及合規管理部門,并在營業部層面設立合規風控主管,以進一步落實合規管理職責,加強對分支機構的日常監督。
近兩年新設營業部節奏放緩
線下網點通過開展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等證券經紀、融資融券、產品代銷、投顧業務、機構客戶綜合服務等各項業務,是臨柜業務辦理的重要窗口,也是券商各類創新業務擴展的合規風控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因此,盡管近幾年各券商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大力發展線上獲客渠道,但在線下網點的比拼從未停歇。
自2013年監管機構開放網點新設以來,行業網點數量倍增。上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末券商網點數量共5785家,此后一直加速增長。至2019年末,券商營業網點數量達到了11703家,比2013年增長了102%。
不過,行業圈地的速度從2018年開始放緩。2018年較2017年新增了595家營業部,2019年較2018年新增了僅235家營業部,這比此前每年新設1000家以上的圈地步伐慢了不少。
券商中國記者對比近五年來國泰君安證券新設營業部的數量發現,該公司布局線下網點的步伐也是從2018年起開始放慢。
國泰君安證券分支機構新設情況顯示,2016年、2017年兩年,國泰君安證券分別新設了59家、40家營業部,但在2018年僅新設了7家營業部,2019年相比2018年沒有新增。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網點建設原則是,在考慮行業發展態勢情況下,結合公司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不盲從行業增長率,確保網點建設匹配公司整體業務的戰略發展步伐。
目前公司在中國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布點,完成大戰略性布局;在北京、廣東、深圳、浙江、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重點布局;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四川等區域網點已基本覆蓋重要城市;省會、中心城市、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網點數量增加較多。
通常來說,一家新設的線下網點需要3-5年的時間盈利,同時會扣減公司的風險準備金。因此,各家券商在新設營業網點時都會進行全局考慮。當前,券商網點建設開始呈現差異化特征。
中信證券通過并購方式獲取資源豐富地區網點,收購廣州證券后,網點數量增加140家,則總網點數將達443家,躍升行業第二;海通證券、銀河證券還在通過一般新設模式增加網點,海通證券2019年新設17家網點,銀河證券2019年6月底向北京證監局提交網點新設;東方財富、平安證券等線上券商以資源豐富地區為主幾乎滿額推進新設。2019年4月,東方財富證券獲批新設12家營業部,官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東方財富證券共設有148家營業部和12家分公司;華泰近幾年發力金融科技,線下網點數基本沒有新增。
經紀業務與財富管理并舉
盡管從配合公司戰略角度考慮,國泰君安放緩了新設分支機構的步伐,但這并不意味著國泰君安的經紀業務放慢增長。從代理買賣業務收入這一經紀業務的核心指標來看,國泰君安連續四年行業排名第一,行業份額持續實現增長。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要增強分支機構發展活力, 做好分類分級,堅持差異化定位、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管理、集約化運營,完善機制配套;另一方面將提升財富管理專業化能力,將財富管理作為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當下,券業大步向財富管理邁進。比如,中金公司在此前的戰略升級發布會上推出“中金財富規劃”、“中金財富中國50私享專戶服務”以及“中金環球家族辦公室”等接近國際成熟市場的財富規劃與資產配置落地方案。“中國50”里的「50」指的是一個含公募、私募的產品池,定位在高端客戶的定制化配置標的池。50個產品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每年會替換掉其中的10%。
華泰證券自去年起就在大力培育投資顧問,對投資顧問定位高端,嚴格關注服務的標準化工作。不久前,華泰投顧工作云平臺“AORTA·聊TA”全新上線,也是其以“人+平臺”為兩大觸點的財富管理理念的關鍵落地。
國泰君安也在不斷加大財富管理推進力度。上述負責人表示,經紀業務的客戶基礎為財富管理賦能,經紀業務不是全面向財富管理轉型,而是堅持經紀業務與財富管理并舉。公司綜合全集團資源優勢,依托零售與機構兩大客服體系,打通產品供給、財富管理、客戶投融資服務全鏈條,重點推進買方配置的產品銷售和投資顧問業務,著力提升優質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投資顧問的專業服務能力,投顧人數增長排名行業前列,公司產品銷售和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長,保持行業前列,著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9年金豬行情下業務多點開花
2019年,上證綜指從2400點左右漲至3000點以上,期間最高點達到3288點,整體漲幅23.71%,振幅3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更牛,全年漲幅分別為44.08%和43.7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分列第二、第三位。兩融余額在2019年末重新突破萬億大關,年內從7557億元增至10192億元,增幅約35%,年內約2600億杠桿資金涌入股市。
隨著行情好轉,券商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等都有望取得不錯的表現。而與此同時,2019年資本市場開啟改革大門,IPO發行保持常態化,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增量改革,首先利好投行業務。
從可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國泰君安在投行業務線已經有不少亮點。據統計,截至12月底,國泰君安承銷規模超過5500億元,較去年全年提升了30%,創歷史新高,行業排名第四。其中,股權類承銷金額超750億元,行業排名第四;債券承銷金額超4800億元,位列行業第四;優先股承銷金額超300億元,位列行業第三;增發承銷金額近百億,位列行業第三;公司債承銷金額1455億元,承銷只數近超200只,承銷金額和只數都位列行業第三;金融債承銷規模超1500億元,承銷只數64只,均位列行業第三。
天風非銀分析師夏昌盛、羅鉆輝認為,在券商業務層面,股權融資迎來大發展,2020年投行業務有望多點開花。創業板改革將穩步推進,新三板改革+分拆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政策均已落地,今年政策利好將轉化為業績。預計2020年投行業務收入至少同比增加20%至662億。此外,投行業務時激活業務資管,提升券商ROE的重要引擎,股權投資、資本中介、衍生品業務均可受益于此,判斷“投行+PE”模式將在2020年明確體現出業績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