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跑贏經濟增速。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卞晶分析了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的原因以及消費新特色。
卞晶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
就業穩定促進增收
2019年北京市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城鎮調查失業率處于較低水平,為居民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提供基本支撐。
卞晶介紹,2019年北京城鎮新增就業35萬余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這一方面得益于2019年北京推出“降返補”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措施,也得益于平臺經濟為擴大就業注入新動力,共享經濟平臺從業人員人數迅速增長,新形態為就業人口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城鎮靈活就業人口占比較2018年有所提高。
他說,北京還通過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月、金秋招聘月、職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安置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措施,有效幫助畢業生、困難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
他指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4.1萬元,同比增長9.4%,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六成,居四項收入的首位,為居民增收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個稅減免釋放紅利
卞晶表示,2019年北京市實施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加上2018年10月份開始實行的個稅起征點上調、低稅率級距擴大等個稅改革政策有效帶動了全市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
測算結果顯示,個稅改革對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拉動約1個百分點,為居民增收再添新動力。
社保政策惠及民生
2019年北京市發布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上調政策文件,推進城鄉醫療并軌,推動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拉動居民轉移凈收入增長。
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1.4萬元,同比增長9.5%,增速居四項收入首位,是居民收入的第二大來源,為居民收入平穩增長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居民人均養老金或離退休金16302元,人均報銷醫療費1608元,分別拉動轉移凈收入增長7.8個和2.6個百分點。
“在基數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收入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成績來之不易。”卞晶表示。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十三五”以來最高值
卞晶表示,在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的帶動下,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4.3萬元,同比增長8.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十三五”以來的最高值。
他分析,服務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9.6%,比商品性消費支出高3.5個百分點,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5.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在外飲食、文化娛樂服務等消費增速不斷加快,居民服務性消費向個性化、多元化轉變。
互聯網經濟開辟消費新領域。隨著智能終端、電子支付手段以及快遞物流業快速發展,網購已成為消費常態,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通過互聯網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支出1644元,同比增長13.5%,占消費支出的比重近4%,比重比上年提高約0.2個百分點。
此外,北京市特色消費持續升溫。隨著“90后”等年輕消費主力軍的崛起,追求生活品質,“顏值經濟”等新興消費熱點不斷涌現。2019年北京市居民個人護理用品支出同比增長10.3%,其中購買化妝品的人均消費支出由降轉增。同時,創意消費激發活力,特色文創產品深受大眾喜愛,消費熱情不斷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