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股市值/GDP已超200%,估值過高了? 來源:騰訊美股
美股市場從去年最后幾個月開始強勢上漲,不斷創下新高,時至今日,股市總市值相當于經濟總規模的比率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自然也讓人不能不質疑目前的史上新高是否已經脫離了現實。
諸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瓊斯(Paul Tudor Jones)等傳奇投資人都很重視這種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的指標,他們將這一類指標作為判斷股市是高估抑或低估的關鍵。
關于估值有很多不同的指標,其中不少都以本身就不怎么牢靠,總是變化無常的分析師預期為基礎,但是這個股市總市值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不同,是基于簡簡單單又實實在在的數據。
巴菲特最喜歡的指標是股市總市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比率,目前也一樣沖上了歷史新高。還有諾貝爾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開發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APE),也接近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點。
這些著眼于經濟健康程度的宏觀研判都得出了一樣的基礎結論——投資者給予未來增長可能的價格已經不現實了。
高盛上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股市市值/GDP比率已經超過200%,達到歷史最高點。高盛的研究者們指出,標普500指數去年上漲近30%,今年短短不到半個月又漲了1%,目前以歷史標準衡量正變得日益昂貴。
2001年在《財富》雜志的一篇文章當中,巴菲特披露了他判斷估值的關鍵指標,股市市值/GNP比率,“這也許是判斷估值任一時刻高低的最佳單一指標”。巴菲特表示,他的理想當中,這一指標應該是在70%到80%左右,而根據CNBC的計算,該指標目前的讀數達到了187%上下。
據彭博報道,曾經準確預見到1987年大崩盤的對沖基金巨頭瓊斯看重的,是巴菲特指標的一個變種。2017年,瓊斯曾經在接受CNBC采訪時曾經談到,美股大盤指標威爾夏500指數/GDP比率正在迫近互聯網泡沫高峰期的水平,耶倫主席以下的聯儲官員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有多么“可怕”。
美聯儲在2017年下半年加息三次,其中有兩次都是發生在瓊斯的評論發表之后。最終, 美國央行接受了警告,反轉了政策,去年三次降息來幫助經濟追趕上來。
席勒的周期調整市盈率目前接近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眾所周知,當年互聯網泡沫在2000年達到高潮,最終徹底崩潰,短短七個月內股市損失幾近80%。所謂周期調整市盈率是將股價與之前十年根據通脹調整后的總盈利數據進行比較,這樣就可以免除不同市場周期可能造成的短期波動,更好地把握本質。
目前,周期調整市盈率的讀數為28,高于歷史上大約90%的時候。今年早些時候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上,席勒曾經提醒大家這一點“意義重大”。從圖中可以看出,2018年9月的讀數還要比目前略高一點,但是那之后不久就發生了大規模的拋售行情。
“歷史記錄告訴我們,如此高企的估值總會直接打壓未來五年的回報,降低大家能夠得到正數表現的可能性。”高盛投資策略部門首席投資官莫薩瓦-拉瑪尼(Sharmin Mossavar-Rahmani)在他們的2020年展望報告當中指出,“去年的大部分回報主要都是來自估值的擴張,而非盈利的增長,這只能讓投資者越發擔心。”
一些經濟學家和交易者認為,估值高企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各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只要沒有重大變故發生,這一關鍵因素就可以保證高估值繼續存在,乃至進一步膨脹。然而,席勒指出,歷史記錄顯示,周期調整市盈率和利率之間并不存在什么關聯。
股票持續創下新高,看起來已經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威脅免疫了。席勒將這些進展歸因于“動物精神”,一種樂觀和敢于冒險的精神趨向。
“股市動物精神的抬頭往往伴隨著對傳統權威和專家意見的蔑視。”席勒認為,目前的這種精神是受到了特朗普“讓美國再度偉大”敘事的鼓舞。“這種非理性的堅信的興起正在諸多層面上造成麻煩。”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美國經濟模式正在逐漸告別那些資本密集型行業,比如鐵路、公用事業和制造業等,是造成股市與經濟相對脫節的原因之一。一些全球級別的企業都只是使用了很少的資本和軟件,但是卻實現了美國歷史上最可觀的擴張。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