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嗎?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不少人可能都知道,代工廠,簡單一點來講,就是指代工生產的工廠,換而言之,就是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為品牌提供非品牌本身下屬工廠制造的產品,并在商品上賦予該品牌品牌logo、名稱、字符等元素的工廠。
一般情況下來講,這類代工廠可以粗略的分成兩類,一類是我們平常生活當中比較熟悉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點“坑蒙拐騙性質”的所謂的代工廠。
這類工廠通常會與某知名或大眾認知度比較高的品牌溝通協定,當工廠生產出產品之后,以該品牌的名義販賣商品,品牌方收取費用,工廠借助品牌的東風賣貨,一旦消費者不買賬了,就換一個“皮套”繼續重復之前的操作。
這類工廠生產的產品大多質量不一,品控難以把握,很容易給消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成為人們口中的“貼牌”貨。
而另一種代工廠則非常正規,之所以成為代工廠,更多的是因為自身產品的質量過硬,因此會被一個甚至多個品牌方看中,被選取成為代工廠,這樣品牌方就可以不用自己去建設多余的生產線,直接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技術,加上品牌效應,運作經營、獲取利益。
這對于投資者、經營者、品牌方乃至于工廠來講,都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
投資者、經營者、品牌方賺到了錢,工廠接到了更多的訂單,也賺到了錢。
那么誰虧了呢?一目了然,迷信品牌效應的消費者啊。
就好像現在的充電電池行業,很多看起來知名度高、專業度高,價格也死貴的產品,其實都是一個代工廠生產出來的,質量、用料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穿上了不同的外衣而已,最后的身價就千差萬別,這中間的道理,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清楚了。
所以,當我們在購買像充電電池這樣的商品的時候,盡量不要迷信品牌,要慧眼識金,知道買什么,怎樣買,才最符合我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