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認為春分時節晝夜等長、氣溫均衡,自然界恰巧處于陰陽平衡狀態,人們在養生保健時也要順應這一自然規律。在衣、食、住、行、預防保健等方面,都要順應天時,重在養陽,使人體始終保持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方為養生之道。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到底該如何正確養生呢?今日,由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方瑜從衣食住行防全方位教你怎么做~
衣:衣物增減需謹慎
俗話說“春捂秋凍”,指的是早春乍暖還寒時不要急于把冬衣脫掉。春分時節氣溫開始回暖,病菌繁殖很快,但同時晝夜溫差也大,如果過早減掉冬衣的話,身體難以適應忽冷忽熱的氣溫變化,就會出現自身抵抗力的下降,病菌這時候就會乘虛而入,極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流行性傳染病。所以春季養生一定要“捂”著些,及時了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老弱多病者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食:吃對了,才養生
春天陽氣初生,一方面宜多吃辛溫發散食物如韭菜、豆芽、萵苣、蔥、蒜苗等幫助升發陽氣,多食用甘味食物如百合、梨、桂圓、大棗、銀耳、蘿卜等有益滋補脾肺。另一方面要少酸少辣,因為酸味性收斂,不利于陽氣升發,而過于辛辣則致陽氣升發太過,容易上火。此外,春天木旺,水能生木,要多喝水,多喝粥、湯,有助于人體代謝。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都要科學地進行飲食調攝,才能達到養生的最大效果。
住:保證睡眠解春困
秋有秋乏,春有春困。隨著氣溫不斷回升,人體容易產生困倦感,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相當重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也可以適當進行午休,減輕身體困倦感,保證白天體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居所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衣物被褥要勤換洗、晾曬,可以有效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行:鍛煉身體要適度
春分時節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時機,也可以多去戶外散步,使情緒舒暢,心曠神怡,更好地適應“春生”之機。同時注意適度鍛煉身體,可以選擇慢跑、太極拳、八段錦、廣場舞、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登山等相對舒緩的運動方式,一般以運動后稍有微汗即可,使陽氣外泄,氣機暢達,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如若鍛煉之后身體感覺疲勞不堪,胸悶、心慌或大汗淋漓,那就是過度了,建議減少運動量。
防:戒躁少怒宜養肝
中醫理論認為,春屬木,應于肝,肝的生理特性是“主疏泄”,惡抑郁而喜調達。若心情抑郁則肝氣郁滯,急躁易怒則肝陽亢盛,都不利于肝氣疏泄,致使免疫力下降,還容易引發失眠、焦慮癥、肝病、高血壓及其他心腦血管等疾病。春分之日正是大自然賦予人體陰陽平和的狀態,此時更要順應肝氣調暢情志,務必戒躁少怒,不卑不亢,保持樂觀豁達的好心態,才能保障身心健康。
編輯:陳美玲
供稿:區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