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了這么多課程,可職工究竟想要學什么?”“職工有意愿,企業不支持,這個課要怎么辦下去?”教育培訓資源向職工開放是提升產業工人素質的重要路徑,如何讓職工樂意參與、企業愿意投入,關鍵在于將職業培訓的全過程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相融合。
“你的程序重復調用沒有意義,要重新修改刀譜。”
在集美工業學校先進制造中心的車床實訓區,6臺機床依次排開,12名學員正在接受歲末課程最后的考核。繆廷榮站在機床邊,在老師沈永松的指導下,操作著復雜的編程臺。他要把共計64個學時的課程所學,用來加工出一塊巴掌大的鋁件。作為一名有著5年經驗的機械結構設計師,繆廷榮3個月前通過廈門市總工會官方微信“秒搶”到了“職工學堂”的培訓機會,圓了他實現技能提升的心愿。
前不久,本報報道了廈門“職工學堂”開門辦學,探索如何打造產業工人終身教育平臺的案例,引發廣大讀者關注。教育培訓資源向職工開放,怎樣讓職工樂意參與、企業愿意投入?記者日前再次走進“職工學堂”,一探究竟。
尋求職業身份的認同
“以前軟件操作靠自學,一到實際操作就抓瞎。”來自臺灣勝堡村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BIM(建筑工程模型)工程師楊鴻坤在企業的推薦下,報名參加了廈門特房建工“職工學堂”,立志當一個“專業科班”出身的BIM工程師。“課堂上除了學習軟件基礎知識,還會碰到不少工程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加速積累工程經驗。”
楊鴻坤告訴記者,BIM工程師是當下建筑勞動力市場的“香餑餑”,月薪可達萬元。不久前,楊鴻坤和同事們一起報名了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一張印有“BIM高級建模師”字樣的技能等級證書,是他參加在職學習的最好獎勵。
針對市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廈門“職工學堂”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立足急需,突出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開展崗前培訓、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上崗轉崗培訓等。
“基地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僅實操區的塔吊就超過60萬元。”廈門特房建工培訓基地副總經理陳怡告訴記者,基地專門為建筑行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依托集團的場地和資源優勢,實操區設施設備與當下工地實際配備標準一致,目的就是為了讓學員掌握實操技能,真正學以致用。“目前,基地的學員大多由企業組織報名,需求最大的課程仍是鋼筋工、砌筑工等傳統工種的培訓。由于建筑行業一線從業人員大多是農民工,接受職業培訓有助于工人規范操作、持證上崗,提升技能水平。”陳怡說。
“尋求職業身份的認同,是職工在繼續教育道路上不斷奔跑的動力。”廈門市總工會副主席劉義平表示:“職工學堂的出現,為職工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新的選擇和可能。”
推動企業意愿與職工需求相融合
“開設了這么多課程,可職工究竟想要學什么?”
“職工有意愿,企業不支持,這個課要怎么辦下去?”
記者走訪多家“職工學堂”,不少負責人表示,推動企業意愿與職工需求相融合,是當下推動產業工人素質提升的關鍵。
廈門特房建工培訓基地提供的數據顯示,自5月掛牌“職工學堂”以來,共培訓800名農民工,其中70%以上班次以勞務型企業為單位組團報名;82.8%的培訓費用由企業支付;近半數企業在職工完成培訓后提供100元~1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職工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可以獲得住建部認證的職業培訓證書,而企業中培訓合格的職工人數,又關系到企業應標、參與采購的機會。”在陳怡看來,企業在推動職工素質提升上如果能獲得相應的激勵,有助于打破“職工不參與、企業不投入”的僵局。
今年,28歲的王小明在“職工學堂”完成鋼筋中級工培訓后,父子倆成立了勞務公司,入駐特房建工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實現了從鋼筋專業“工人”到勞務企業的“老板”的轉身。
王小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廈門鋼筋工人一天的工資收入在400元左右,鋼筋工的培訓課程需要3天,培訓費用在400元左右,一個工人一天午餐及車輛接送的成本約50元,完成培訓還會給150元的獎勵,這樣算下來一個工人的培訓成本要1900多元。在王小明公司長期合作的100多個工人,平均年齡超過45歲。“工人年齡大,本身就缺乏技能提升的意愿。讓工人去培訓一天,就意味著讓工人和企業都少賺錢。如今行業施工規范日趨嚴格,倒逼企業推動工人技術提升。只有將職業培訓的全過程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相互激勵、良性循環。”王小明講道。
呼應職工心底的期盼
“希望下一次可以開設機器人操作課程。”“手機攝影班的學位可以再多一些嗎?”“學堂很棒,但課堂要是能送到企業來會更棒!”在廈門市總工會官方微信后臺,總能收到來自微信粉絲對“職工學堂”的建議。
“職工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學堂就提供什么樣的培訓。”劉義平告訴記者,下一階段,工會將聯合教育、人社等部門面向全市產業工人多渠道開展培訓需求調研,針對職工反響好、需求高的項目,安排培訓計劃。
廈門“職工學堂”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針對學堂的規范運作制定更完善的機制,強化考核評估,對各學堂運行情況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未按要求提供服務或不執行相關規定的學堂責令整改,情況嚴重的將取消學堂資格。此外,還將加強對各學堂的培訓,及時推廣宣傳先進經驗,提升學堂服務意識和培訓質量,努力將學堂建成“精進技能、提升素質、凝聚人心、展示技藝”的平臺陣地。
廈門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許毅青表示,市總工會為“職工學堂”建設制定了三年路線圖:2019年為基礎年,探索學堂建設模式、總結經驗;2020年為規范年,健全“職工學堂”工作的長效機制,鞏固規范建設成果;2021年為提升年,全面提升“職工學堂”建設工作的質量和實效,為構建完善的職工教育培訓體系,推進產業工人素質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本報記者 李潤釗 于靈歌 本報通訊員 李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