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總是緘默無言,不露痕跡地發揮作用(任物本自這樣)。
所以,飄動的風無法吹動一早上,暴雨也無法下一整天。
是誰導致這樣的?
是天地。
天地尚且不能讓其滋生的狂風和暴雨現象(非道的)持續長久,又何況人呢?
因此,順從事奉于道的人,必然與道混然同為一體。
順從事奉于德的人,必然與德混然同為一體。
違背道離失德的人,同樣就同道與德背向分離了。
與道混然同為一體的人,道也必然加持他。
與德混然同為一體的人,德也必然加持他。
違背道離失德的人,道與德也必然背離他而去。
對道德的信任不夠充足,則必然會得到不信的結果。
本章指出道的平衡法則,天地人之道皆無法令非道的現象長久,而希言,自然是道最大的特點。
結合前后文希的意思是寂靜無聲(大音希聲,聽之不聞名曰希)。
與下文結合來看,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不露痕跡的意思(即本自這樣)。飄風暴雨是基于天地不平衡而呈現的必然現象,此時,道開始發揮作用,而當達到平衡狀態時,飄風驟雨這種現象必然也就停止了,道也退出在飄風驟雨中的作用,這一過程中道始終緘默無言,不露痕跡,任由萬物本自這樣。
同樣,后面一段老子則引申言述人們基于對道與德的不同認知和行為:道與德總是緘默不言,不露痕跡地在所有的人世現象之中。它們也總是遵從平衡法則: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這里的信不是指誠信,而是指對道與德的相信程度。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樂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