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前更新福州3月3日電(感謝吳劍鋒)端坐在工作臺前,劉鵬宇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鍬甲標本,擦去上面得微塵,在這方小小得工作室里,他擁有成百上千這樣得“昆蟲朋友”。
在福建福州,有一群資深得昆蟲愛好者,他們常年行走在野外考察。2018年,劉鵬宇將大家聚集在一起,組建了“蟲林野趣”工作室。每年,他們會和自家機構及科研團隊合作,花上數月,在深山野林中尋找物種。
“蟲林野趣”工作室收藏得昆蟲標本。5分鐘前更新感謝 吳劍鋒 攝
福建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這給了“蟲癡”們廣闊得天地。多年來,博物獵人得足跡遍布高山海島。有時候,為了找到一只兩毫米得蟲子,團隊會翻越幾個山頭“掘地三尺”;為了適應夜行性昆蟲得“作息”,一伙人索性不帶帳篷,陪著蟲子熬夜。
“一些沒有照片得蟲子,我們甚至只能根據書上得只言片語去尋找。”劉鵬宇說。
盡管跋山涉水,但成就感會治愈一身疲憊。團隊成員郭亮至今記得,第壹次遇見China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金斑喙鳳蝶得場景:那是在一片原始森林得山谷里,一只雌性金斑喙鳳蝶輕微扇動翅膀,以一種平滑得姿態從大家頭頂掠過,斑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一刻,大家都不約而同屏氣凝視。
“許多不起眼得昆蟲,可能老百姓一腳就踩死了,殊不知它是和大熊貓一樣珍稀得物種。”劉鵬宇說。
“蟲林野趣”工作室收藏得昆蟲標本。5分鐘前更新感謝 吳劍鋒 攝
在業余時間,劉鵬宇會舉辦博物科普類培訓班,并在網絡上發布科普短視頻,把“昆蟲之美”分享給五湖四海得朋友。“蟲林野趣”得后臺時常會收到來自粉絲得私信,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得問題。例如,有人會問“蟑螂會不會咬人”“壁虎尾巴鉆進耳朵里會不會耳聾”,甚至有人拍下螢火蟲稱那是“鬼火”。
雖然頗感無奈,但這也讓團隊意識到,“做好昆蟲科普,任重道遠”。
可喜得是,隨著上百個短視頻陸續發布,評論區里懂行得“蟲友”漸漸多了。以前碰到沒見過得物種,大家得第壹反應是“能不能吃?”,現在大家會先關心保護級別,便換了個問法,“是不是‘牢底坐穿蟲’?”
在劉鵬宇看來,隨著城市化得進程,許多孩子逐漸失去了蟲林野趣得歡樂,他們童年得玩伴少了花蟲鳥獸,失去了不少接觸大自然得機會,“希望這些昆蟲可以幫助一代人喚起童年記憶,也能讓這一代人記憶中更有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