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什么是自汗
①指發熱汗出,亦稱自汗出。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
②清醒時不因勞動而常自出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證治》:“夫自汗,多因傷風傷暑,及喜怒驚恐、房室虛勞,皆能致之。無問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③白天不因疲勞,或無明顯誘因而時時汗出,動輒益甚的癥狀。又稱自汗出。多因營衛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于外感六淫或內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后者多為虛證。
自汗辨證
1.虛證自汗:(1)、氣虛自汗(2)、陽虛自汗(3)、亡陽自汗(4)、氣陰大傷之脫汗
(5)、血虛自汗(6)、氣陰兩虛自汗(7)、氣虛濕郁自汗
2.實證自汗
(1)、營衛不和自汗(2)、風熱自汗(3)、風濕自汗(4)、濕溫自汗(5)、暑熱暑濕自汗
(6)、內熱自汗(7)、瘀熱自汗(8)、瘀阻自汗
自汗證常用藥
(1)肺氣不足證:生黃芪 、白術 、 浮小麥、 糯稻根須、 人參 、 牡蠣 、 麻黃根 、五味子 、 山萸肉、五倍子 、 冬蟲夏草
(2)營衛不和證:桂枝 、 白芍、 生姜 、 大棗 、 龍骨 、 牡蠣。
自汗證常用方劑
玉屏風散 【來源】《簡易方》
組成服法:防風30克 ,黃耆(蜜炙) ,白術各60克。上藥哎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熱服。
功能主治:益氣固表止汗。 表虛自汗,以及虛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惡風,面色刮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
建中湯《易簡方》:
組成服法:官桂3分,白芍藥1兩半,甘草半兩。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婦人血痛、男子心腹痛,心腹疼痛甚者,加遠志半兩。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腹痛泄瀉,表虛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