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自我關懷是更為有效的動機,而自我批評不是呢?因為自我關懷的驅力是愛而非恐懼。
愛能讓我們感覺到自信和安全(部分原因是因為產生了催產素),而恐懼則會讓我們沒有安全感和緊張兮兮(使杏仁核超負荷運作并產生大量的皮質醇)。
當我們相信自己在失敗時會得到理解和關懷,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我們會放松地知道,無論自己表現是好還是壞,都會得到無條件接納。
但是如果這是真的,我們?yōu)槭裁催€要努力工作呢?為什么不整天無所事事地吃比薩、看電視呢?
許多人認為,自我關懷不過是能讓人感覺舒服的溫暖毛球,是一種寵愛自己的方式,不過如此。然而,這樣表面的優(yōu)待卻不能幫助人成長和康復。
自我批評是問你是否足夠好,而自我關懷則問怎么樣對待你才叫好。自我關懷深入到深層的、對健康和快樂的渴望。
如果你關懷自己,你就會做任何能讓你學習和成長的事情。你就會想要改變那些無用的行為模式,即使那意味著你要放棄一些長久以來喜歡的特定東西。
就是因為孩子們喜愛糖果,關心子女的父母才不會一直給孩子糖果。遷就孩子的每一個怪念頭,那不是成功的教養(yǎng)方式。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就要學會說不。
同樣,自我關懷包含著深層評價自己的方式,為實現長期的幸福做出選擇。自我關懷是要治愈功能紊亂,而不是將其保持下去。當然,偶爾地迷戀自己是正常的。
有時,吃一塊檸檬味的奶油蛋糕是關懷自己。而過度關懷(吃下整個蛋糕)則會讓人感覺糟糕。起反作用的原因是,它阻止了我們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實現最大潛能。
(克里斯廷·內夫《自我關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