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了此時到了一年的極寒狀態
但是“物極必反”
中醫認為
數九寒天是一年中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
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滋補功效
所以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
小圈這就給大家介紹這個節氣
應該如何吃,怎么養生~
三九天如何養生
王慶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
1
中醫四個“三九”關鍵詞
1、食宜溫
三九最冷,與腎臟相應,所以補腎為要,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有助身體御寒,溫腎助陽;因為五行冬季與水相應,五色應黑色,所以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
2、睡宜早
為了順應冬藏,人們的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清晨不妨賴床幾分鐘,伸伸懶腰,或者靠在床頭坐三五分鐘再起。
3、動宜慢
冬藏時節,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
4、心宜平
注意積極調節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后的春色。
2
三九天,護好身體五個部位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遠離疾病,尤其要護好以下5個關鍵部位。
1、頭
零下10℃時,3/4的熱量從頭部“跑掉”。天冷出門,戴一頂保暖性較好的帽子,以毛線、毛呢等材質為佳。
2、腳
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一旦受寒,可能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患上感冒等多種疾病。
出門穿上厚鞋襪;每晚用熱水泡腳,可以適當加些艾葉、粗鹽以護陽走腎,水要沒過腳踝,溫度保持在38~40攝氏度,每次15~20分鐘。
3、頸
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頸部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于腦部供血。
出門圍一條適合的圍巾,即可避免頸部著涼。
4、膝
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受涼后會出現紅腫、疼痛等癥狀,引發關節炎。
冬季要注意適度運動,保持膝關節溫度,不輕易露出膝關節。也可以在膝關節做艾灸(艾盒灸等),每天20-30分鐘。
5、腹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下腹受涼對女性生殖健康傷害很大。
冬季穿個護肚子的小背心,晚上睡覺蓋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3
三九天吃六種食物
1、1只雞——防寒涼
在我國部分地區素來有“三九時節一只雞”的說法,也有“進九吃雞”的說法,意思是進入三九,養生最好要喝一點雞湯或者吃一些雞肉。
2、1把豆——養腎
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
冬季,飲食上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可多吃些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大豆、紅豆、黑豆。
3、1杯姜茶——來年無病痛
“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滋補身體。
因此,三九天一定不能錯過姜茶。
4、1點蔬果——不發福
冬季,攝入過多的能量就會變成脂肪貯存起來。因此,大家不妨多吃些蔬菜水果,既能補充營養,又能防止發胖。特別是冬季的時令蔬菜,蘿卜、白菜、芹菜、菠菜都可多食點。
5、1碗粥——養胃又滋補
三九喝粥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養生方式,粥利于消化、吸收,又美味可口,男女老少皆宜。
采用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種養生粥,可以益腎補血、滋陰潤肺、益氣健脾。
進入冬季以后,飲食中的肉類增多,經常喝栗子粥調理,不僅補腎,而且滋養脾胃,緩解肉食帶來的負擔。
6、1點藥食同源——健脾補腎、祛濕補氣
冬季可以在做飯、熬粥、燉湯時,適當用些藥食同源的材料,比如山藥、大棗、黃芪、芡實、薏苡仁等,在體驗美味的同時,可以健脾補腎、祛濕補氣,一舉兩得。
4
防病別做七件事
1、洗澡水溫過高
洗澡水溫過高容易燙傷,加劇皮膚干燥。同時,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特別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水溫過高可使血壓降低、心率加快,加重心腦血管負擔,引起休克。
建議:洗澡時水溫與體溫接近為宜。
2、醒后立即起身
冬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醒后猛起身,血壓一下上不來很容易引發意外。
建議:起床堅持“221”原則,即剛蘇醒時,睜開眼在床上躺2分鐘,起來后坐2分鐘,坐到床邊等1分鐘。
3、用圍巾捂口鼻
圍巾一般不常清洗,會大量吸附灰塵和細菌,且其纖維容易脫落,用圍巾捂口鼻,很可能誘發呼吸道疾病。此外,圍巾不建議太長,以免騎車時發生絞纏引起窒息??梢杂每谡执?,并在4小時左右或者口罩濕潤及時更換。
4、一大早鍛煉
冬季清晨寒冷,心腦血管會因此受到明顯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積嚴重,并不適宜鍛煉。
建議:鍛煉最好在下午三四點進行,以慢跑、快走為宜,運動前至少熱身20分鐘,切忌大汗。特別是平時陽氣虧虛之人,鍛煉宜“必待陽光”。
5、開電熱毯睡覺
不少人晚上睡覺喜歡用電熱毯,或者用熱水袋取暖,時間長了容易引起低溫燙傷,特別是“糖友”,很可能燙傷了而不自知。
建議:電熱毯最好在睡前開啟,睡覺時一定要關掉。長時間使用電熱毯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
6、 總是不開窗
冬季門窗緊閉,人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癥狀,被稱為“暖氣綜合征”。
建議: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風20分鐘為宜。
7、不及時補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外出活動,但并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會減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偏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來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