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張良選擇回鄉創業,我非常吃驚。
張良是我的初中同學,初中畢業后直接上技校學了汽車維修。技校畢業,先是在新疆當學徒,后來手藝有成,自己開了一家修車鋪,結婚,買房買車,在新疆定居。
原本事業發展的還算順利,但是從今年開始,以前的修車鋪劃入拆遷范圍,修車生意沒地方做,張良動了回家創業的念頭。
不打算繼續從事汽修行業,張良瞅準了農村養殖業,手頭小有積蓄,規劃出資10萬慢慢發展。目前初步確定養羊和養牛二選一,就是不知道哪個更適合年輕人創業?
說實在話,自己在養殖行業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真心不建議張良放棄汽修行業轉行養殖業。不管是養羊還是養牛,和以前的職業不沾邊,都要重新起步。
我也曾旁敲側擊提醒了他好幾次,無奈張良很固執。既然主意已定,我給他的參考意見是先從養羊開始,規模最好控制在30~50只。至于養牛,先不考慮。
為什么選擇養羊,而不選擇養牛?我有足夠的理由來說服張良。
首先,養羊和養牛,相同的資金,數量差太多,回本的期限也各不相同。養牛的成本比養羊高出很多,即便計劃好了10萬元資金,用它養牛還是顯得相形見絀。
10萬元最多只能養殖5~6頭繁殖母牛,還要給它們修建牛舍、準備飼料,七七八八的養殖成本一大堆。平時并無精力做其他事情,白白辛苦三年,都未必能夠回本。
拿10萬元舍飼養殖常見的多胎綿羊品種小尾寒羊、湖羊等等,起碼能養50~60只繁殖母羊。如果能充分利用我們當地的農作物秸稈養羊,可以做到2年之內回本。
相同的10萬元資金,養牛只能養5~6頭,養羊至少能養50~60只。同樣是家畜養殖行業,花相同的時間,吃一樣的苦,為啥不選擇數量多、回本快的養羊業呢。
其次,養羊和養牛的風險等級不是一個量級,養羊的風險要比養牛低很多。單從個體的價格差異來比較,1只羊1000~2000元,1頭牛10000~20000元。
損失1只羊,相當于丟了1000~2000元,傷心3天基本能緩過來;損失1頭牛,等于白白丟了10000~20000元,抱頭痛哭一個星期,眼淚還在眼眶里打轉轉。
回鄉創業搞養殖的年輕人,起先不說能掙多少錢,計劃把養殖風險降到最低、不賠錢就已經相當不錯了。養殖行業的風險可是一直都在,尤其是養牛,不容有閃失。
還記得20年前我家從山東某地購買了5只長腿魯西黃牛,結果運輸回來之后沒過一個月損失3頭,剩余的2頭也是各種毛病。那次帶給我家的損失,想起來就心痛。
最后,養羊比養牛更有利于后期擴大養殖規模,以便朝著未來的規模化、智能化大方向發展。多胎羊的繁殖速度不是肉牛可以相比,擴大規模才能保證養殖效益。
精心把5頭繁殖母牛飼養5年,規模能達到30頭母牛,已經算很成功了。但是如果精心飼養50只湖羊基礎母羊,5年時間,規模至少也能達到300只,利潤豐厚。
對比當前的牛羊價格,舍飼養殖的牛羊,1頭繁殖母牛能賺4000~5000元的純利,1只多胎繁殖母羊可以賺1000~1300的純利。很明顯,后期養羊效益高于養牛。
為了以后長遠的規劃和利益做打算,目前來看養羊優于養牛。養牛成本高、風險相對較高、回本期比較長、繁殖速度慢,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來講,還是養羊合適。
有句老話叫“選擇大于努力”。在我自己看來,張良就不該放棄以前輕車熟路的汽修行業,轉而進軍養殖業。
但話說回來,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職業的權利。養殖行業的水很深,作為曾經的同學,我還是要勸勸他,如果非要一意孤行,那還是選擇養羊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