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數學發展重在人才 丘成桐鼓勵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作者 馬秀秀
“我對培養年輕人一向很有興趣。中國是父母之國,培養中國年輕人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事。”國際知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日前,“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丘成桐獲評“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典禮現場,兩位數學少年代表正在努力攀登數學高峰的年輕一代,為丘成桐獻上獎杯。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兩位同學為丘成桐獻上獎杯,致敬杰出的華人數學家。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在數學領域,丘成桐的科研成果堪稱卓著:22歲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26歲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27歲攻克世界級幾何學難題“卡拉比猜想”,之后幾乎獲得數學界的所有獎項,包括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以及7年才頒發一次的克拉夫德獎。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丘成桐始終掛念中國科學發展,將幫助發展中國數學事業視為自己的責任。
“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科學發展很快,已經逐漸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丘成桐表示,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現在中國很重視對數學的投入,同時很多年輕學子都已經成為重要學科研究的主流。
“中國發展數學事業,關鍵在人才培養。”丘成桐說,不要看年輕人的出身,要發現對方的才華,然后將其培養成才。
為幫助中國發展數學事業,他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中國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并募集大量資金;他還自掏腰包,設立“丘成桐獎教獎學基金”,成立“恒隆數學獎”“丘成桐中學數學獎”“丘成桐數學英才班”等,培養中國優秀青年數學人才。
但當下的功利主義氛圍時常讓丘成桐感到惋惜。
丘成桐每年都會主持中學生科學競賽,和全國優秀學生多有接觸。“他們的研究和外國學生相比,絕不遜色。”他說,很多得獎的學生很有天分和能力,假如繼續做科學研究的話,應該會有成就。但是相當多的學生選擇了金融等可能賺錢的專業,這其中,有不少并不是學生本身的興趣所在。
“年輕人要勇于追求自己的興趣。”丘成桐鼓勵年輕學子,要有夢想,不要一味聽從他人哪怕是父母師長的建議。“事實上,在今天的中國,即使沒有出眾的才華,但青少年如果有心又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成就。”
一直以來,丘成桐鼓勵年輕人敢于挑戰權威。
早在“第三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頒獎典禮”上,他就曾表示,國內學界與專家應給予年輕人更多的創造性空間,甚至允許年輕人能按照自身想法“另立門派”從事科學研究,而不是讓學生完全依照導師路徑。
“在科學創新的前提下,年輕學子20多歲敢于‘無法無天’,挑戰傳統,往往會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正如愛因斯坦挑戰牛頓力學一樣”。丘成桐表示。
丘成桐經常鼓勵學生讀名人傳記,了解著名學者如何學習、克服挫折和開拓新的方向;他勉勵同學們年輕時務必踏實,將基本學科學好,同時也應研習應用科學,因為這些知識能增長見聞,使學生們對學問有更寬廣的認識。
“21世紀,中國的數學研究要更上一層樓。”丘成桐表示,中國年輕人在數學上肯下功夫,非常努力,“我希望年輕人迅速成長,我也會盡我自己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