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3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最低工資規定》,規定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標準包括五險一金在內,但不包括加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等特殊工作場景下的津貼。
截至2023年3月,我國各地的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從1450元/月至2590元/月不等。
跟柴米油鹽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加班的話,1450元/月的收入,在農村或許可以勉強維持生存,但哪怕2300元/月的收入水準,在大城市很可能是無法生存的。
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我們從房價與最低工資標準做個對比,便知一二。
在74座GDP總量達到4千億的城市中,市轄區的房價均價,從5600元/平到69000元/月不等。
同時這些城市市轄區的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則從1550元/月到2590元/月不等。
換算過來,購買一平米房產,五天八小時,不加班,只拿最低工資的話,有些城市需要工作3個月,有些則需要工作29個月。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按照城市最低工資標準,五天八小時,不加班,也沒有其他額外收入的話,北京和深圳,不吃不喝,需要29個月才能買一平米房產。
上海26個月,廈門25個月。
換算過來,這四座城市,需要工作兩年多,才能買一平米房產。如果按人均居住面積35平算的話,需要至少70年才能購買一套房產。
為了能在3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購買到屬于自己的房產,我們需要額外的收入。比如利用下班時間跑網約車,便是專家級人物給出的答案。
廣州、杭州和東莞,按照2022年底房價算的話,也需要工作至少19個月,即一年半,才能購買一平米房產。
認真讀圖的網友肯定會注意到,在74座GDP總量較高的城市中,僅有4座的最低工資標準,與房價的差距較小,分別是菏澤、濰坊、衡陽和遵義。
這些城市,也需要3-4個月的收入,才能購買一平米房產,換算為年份的話,意味著人均購買35平房產,不吃不喝需要持續工作10年以上。
但考慮到一般情況下,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應該維持在四分之一,意味著哪怕在這些地方,也需要工作40年以上,才能購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產。
顯然,除了抑制房價外,有關單位還應該認真考慮盡快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降低房價對居民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