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成年后的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做什么都想立即見到結果。
急于求成又趨易避難,想同時做很多事,又不想經歷過程;想不怎么努力,就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人:寫了幾篇文章就想成寫出百萬閱讀量的爆文,做了一個月公眾號,就想成為十萬粉絲博主。
真是做得太少又想得到太多。(簡直異想天開哈)
其實,一分耕耘 都不一定有一分收獲。
就如耕種,春天用盡播下種子后悉心照顧為它施肥除草,仍不一定就能有豐收,還需要老天的風調雨順,才能有收成。
沒什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有回報的。
因此,想要有收獲,還是得踏踏實實把該做的事情認認真真做好,才能去想回報的事。
《認知覺醒》這本書中指出,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所以,沒有耐心是正常的事。
但是,正常不等于正確。那么,我們要如何打破這件“正常”的事呢?
其實很簡單,有問題就自然有答案,請往下看。
直面天性
想解決問題就得先直面問題,了解問題,然后接納問題。
既然是我們的基因性的缺點,那么我們就不必逃避它:承認自己沒耐心
缺乏耐心根本不是什么可恥的事,和自己的道德品質也全無關系,這僅僅是人類的天生屬性罷了,每個人都一樣。
放下精神包袱,接納之后,再慢慢與它相處,像和老朋友一樣。
不要焦慮不要煩躁,輕輕對自己說:我們可以慢慢來,磨刀不誤砍柴工。
做公眾號之后,看到身邊的小伙伴都已經是萬粉博主,而自己還在開始階段,就特別焦慮。
后來想想,焦慮也沒用,該做還是要做,誰都是從0到1的。
好好把文章寫好,把內容做好,剩下的交給老天了。
改對抗為溝通
接受自己的沒耐心之后,就開始著手改變。
我的改變對策:改對抗為溝通,延遲滿足。
比如:下班后我想追劇,我就會對自己說“沒問題,先好文章再看”,然后我為了能快點追劇,就會加速完成任務。
我們不是要反人生,不準自己享受。而是該有的享受一點都不會少,只是不是現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
延遲滿足,先任務后享樂,一舉兩得的快樂會加倍哦。
給任務賦予意義
試著把任務當作闖關游戲,完成任務的快樂就有了。
比如學習,以前我很害怕邏輯,看到那些論證就害怕到想睡覺。
后來,我把它當成闖關游戲,慢慢的就不再有負擔。
要如何對待事情,還得取決于我們的心態。
?
最后,缺乏耐心雖然是我們的天性,但只要我正視它,加以正確的方法,就能克服,我們的自控能力也會明顯提高。
耐心不是毅力帶來的結果,而是具有目光長遠的結果。
當自己急于求成時,不妨對自己說:不著急,我們可以遲一點再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