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真的有東西可以操控我們的”命運“嗎?
答案:確實有。但不是所謂老天爺之類的神秘力量,而是我們潛意識的想法和感受。
按照心理學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的理論,孩子的人格會在3歲前成型,6歲前定型。
3歲前,孩子的人格主要受家庭環境和教養模式的影響。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當身上呈現出某種品質時,如若父母不自覺地表現出親近或者鼓勵。
那么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我很可愛,有價值,于是就會讓這種品質持續下去。
相反,當某些品質出現后,父母的表現是疏遠抑或批評懲罰,孩子就能明白,這樣的我,是壞我,不受歡迎的。
所以,每當這些品質出現時,就會想方設法抵觸。
這種在父母影響下形成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或者“好我”。
然而,這個“好我”與“優點”卻完全不同,“真實的自己”中會有很多缺點。
由于父母本身并非智慧的化身,僅僅是經驗的傳承者和認知的踐行者。
所以,你會明顯感覺到,人格中的某些品質即便很難適應當下生活的需要,試著改變卻也會非常困難。
因為,“真實自己“中的品質,都曾經在和父母的關系中獲得過很多好處。
也就是說,在潛意識里,這些個性是被視為”好我“的特質,在關系互動中,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益處。
所以,在生本能的驅使下,這種潛意識里帶來益處的品質就更難去掉。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沒有特殊的場景,一般也很難碰觸到潛意識深處的感受和想法。
當意識上很清楚地想去做事情A時,而行為上卻不受管控的做了A的相反面-A,也就是人們口中無奈感慨的”這就是命“。
之所以無法意識到,那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如:一位中年男子,相親娶了一位自己覺著很丑且討厭的太太,日常狀態也是一句沒到就吵,三句沒完就打。
家里幾乎每天都會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同時,男人還處著一個漂亮且能干的情人,奇怪的是,這段情人關系是在婚姻之前就已經開始。
對于男人而言,意識層面一定是找一個容貌姣好、身材火辣、能力超群的老婆,然而現實卻鬼使神差地聽從父母的安排參加一場又一場的相親。
更不可思議的是,選擇老婆之前,已經和30幾位不同的女性有過相親經歷,但都沒有感覺。
直到最后一次相親,遇到最丑的老婆,竟然在沒有任何思考和糾結的情況下迅速做了決定。
事后,在咨詢中,男人卻一直不停地感慨:“這就是命”。
那這個“命”又是由誰來制造的呢?
其實,男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骨子里有強烈的自卑感,但凡和漂亮的女孩一起,他都會自卑到不行。
當然,隨著生意的壯大和財富的積累,自卑也在慢慢弱化。
再次說明,男子沒有形成內在評價系統,自己的價值全由外部評價來決定。
而自己討厭丑,卻偏偏又選了既丑脾氣又暴的女人做太太,為什么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自己討厭自己的感受著實痛苦,內心的沖突會無端消耗掉人的幾乎所有精力,讓人心累無言。
人都有向上的本能,自然不愿在這種沖突中蹉跎生命。
于是,就會想著把這種內心的戰爭轉化到外部關系戰爭里,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解脫和救贖。
所以在潛意識的支配下,就鬼使神差地選擇一個和意識相左的人作為太太。
理所當然地把那份自卑投射到太太身上,自己體驗那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用心理學的知識解釋,他對太太的討厭,其實是無法面對自我的丑陋,是對自我內在一部分的不接納。
在早期父母的教養模式下,男人內心形成了一個自卑的小孩,由于不能做自我,所以就會拼命尋求投射,只為獲得內心的和諧。
所以,當我們再次感概“這是命”時,就要好好地覺察自我,到底是怎樣的潛意識在主宰著我們的命運,從而做出積極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