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拉開了春天的序幕,此時春陽升動,萬物復蘇。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大原則,按四季特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故立春養生著重于養肝,著眼于保護初生之陽氣。那么,春天該如何護陽養肝?
調節情志:順應節氣,戒怒忌憂
立春養生以養肝為主,中醫理論認為“肝主情志”、“怒傷肝”。因此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力戒暴怒或心情憂郁。通過外出活動,多曬太陽等調養情緒的方法,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從而達到人體臟腑功能正常運行的目的。
健康起居:晚睡早起,與日俱興
民諺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黃帝內經》也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立春以后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晚一點睡、早一點起,以利于陽氣的生發。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克服倦怠懶睡的習慣,適當夜臥早起,增加室外活動,舒展形體,暢通血脈,以助生發之氣。
注意保暖:春捂護陽,下厚上薄
諺語云:“春不減衣,秋不戴帽”,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立春時節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于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人體的毛孔也正處于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宣發,以致產生“陽氣郁”的現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養生的重點。此時衣著主張“下厚上薄”,以助春陽升發之勢。
飲食調養:少酸加辛,助陽養肝
中醫理論認為,酸性收斂,入肝經,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因此立春飲食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蔥等。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認為,蘿卜生食辛甘而性涼,熟食味甘性平,立春時節食用蘿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有理氣、祛痰、止咳等功效。韭菜,又名起陽草,辛溫發散,具有補腎益肝作用,有助于人體陽氣生發、暢達。
在飲食藥膳方面,針對立春的時節特點,可食用一些養肝柔肝、疏肝理氣的藥材和食品,藥材如何首烏、枸杞、香附等,食品如花生、姜、蔥等均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護肝養脾同樣重要,可選擇大棗、山藥等味甘養脾之品做成大棗粥、山藥粥食用。
兩款藥膳推薦
豆芽拌香菇
【材料】豆芽100克,香菇80克,蔥白絲、香菜末、食鹽、香油各適量。
【做法】豆芽洗凈,香菇洗凈、焯水后切片,蔥白洗凈、切成絲,香菜洗凈、切成末,.取一圓盤,放入豆芽、香菇、蔥白絲、香菜末,加入食鹽、香油拌勻即可。
【功效】疏肝和胃,扶正補虛。豆芽清熱除濕、疏肝和胃,香菇扶正益氣開胃,蔥白絲、香菜末取其發散升提之功。
山藥小米粥
【材料】山藥200克,小米100克,枸杞15克。
【做法】山藥洗凈,去皮切塊。小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時,然后入鍋煮開,改小火,加入枸杞、山藥塊一起熬煮。稍攪拌,小火熬煮30分鐘,再適當加入小蔥、姜絲調味即可。
【功效】滋腎益肝,健脾益胃。枸杞養肝,小米健脾,山藥健脾滋腎,加姜蔥增強升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