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月15日電 題: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
作者 趙曉
象征“與人為善”的扇型中國結、代表年年有余的魚型掛飾……濟南結藝非遺傳承人胡立華1月15日攜滿滿一箱色彩絢麗、寓意豐富的中國結作品踏上飛往塞爾維亞的航班,參加即將在該國舉行的“歡樂春節”廟會活動。
為讓海外友人近距離感受“中國年味”,胡立華精心挑選了上百件手工藝品,并融入京劇臉譜、景泰藍等中國符號。
濟南結藝非遺傳承人胡立華向記者展示自己將帶往塞爾維亞廟會活動上的中國結作品。 趙曉 攝制作中國結是胡立華的拿手絕活。據她介紹,中國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繩結記事”,歷經上千年的演變和發展,逐漸與現代人生活相結合,兼具文化內涵和實用性。“集合眾多中國元素的結藝作品將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載體之一。”
隨著春節臨近,與胡立華同樣繁忙的還有濟南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人侯志新、李小蘭夫婦。李小蘭當天把社火臉譜藝術帶出國門亮相海外非遺展演活動,而侯志新則坐上火車,在車廂內向來往旅客展示并教授社火臉譜繪制工藝。
資料圖:濟南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人侯志新向學生講授社火臉譜繪制工藝。 趙曉 攝每年農歷臘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山東新春年俗、研學教育等活動“扎堆”,李小蘭夫婦都會迎來一年中最忙時刻。“我們也借‘忙年’時間段集中向大眾展示非遺技藝,從文化底蘊到制作過程,擴寬普及范圍,壯大傳承隊伍,讓人們重拾傳統文化年的韻味。”
除海外獻藝秀絕活、年俗廟會急趕場,山東還有非遺傳人新年訂單接不停。春節前夕,最具年味的中國年畫銷售火爆。楊家埠木版年畫非遺項目傳承人楊乃東和兒子楊科委正在家中趕制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春訂單。
資料圖:春節前夕,最具年味的楊家埠木版年畫銷售火爆。濰坊市委宣傳部供圖作為新一代傳承人,“80后”楊科委告訴記者,家家戶戶貼年畫、貼門神是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年畫訂單在過年期間翻倍增長,帶有恭喜發財、年年有余等寓意的年畫尤為受歡迎。
“我們手工印制年畫,每天生產量固定,每道工序都不能省略,訂單一多,只能靠加班加點來補貨”,楊科委說,年畫的熱銷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喜愛,他和父親“忙并快樂著”,希望讓更多人在非遺文化的浸潤下喜迎新歲。
資料圖:圖為民眾參觀2020濟南迎春民俗文化節。 趙曉 攝年關將至,山東各地非遺傳人紛紛開啟“花樣忙年”模式。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劉朋鑫看來,春節無疑是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的絕佳時機。山東也將在第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月(農歷臘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二)期間,于各地集中開展近700項非遺展演展示活動,邀民眾在新年之際共享非遺保護成果,享用“文化流水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