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能在宇宙媽媽的生日蛋糕上插蠟燭啦!
科學家們開始重新估定宇宙的年齡,亙古持久的辯論又開始了。
天文學家們很肯定,宇宙大抵已經有140億歲了。
現在他們又重新打量打量可觀測的宇宙,給出一個帶點小小誤差的數據:137.7億年(上下浮動4千萬年)。
2019年的時候,研究星系運動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的年齡應該比普朗克研究組給出的推算年輕那么幾億歲。殺人誅心,他們又利用普朗克研究組給出的觀測數據得出了屬于他們的推算:138億歲。
為了平息紛爭,康奈爾大學主導的研究小組依靠智利ACT天文臺的數據支持得出了一個官方數據:137.7億歲,一口價,再不變。這個估測和普朗克研究組得出的數值吻合得勉勉強強,也算給足了該研究組面子。
“我們的結論現在同時被普朗克研究組與ACT的雙方數據佐證。”西蒙-艾奧拉如是說。她是一名在紐約熨斗天文計算中心工作的學者,還是兩篇報道全新宇宙年齡的兩篇論文中一篇的作者。她還說:“相向的,這也證明了我們做出的這些艱難的測量得出的數據也是完全靠譜的。”
當研究者們潛心于敲定宇宙年齡的時候,他們同時還能得出一個較為精確地哈珀常量(一個描述宇宙膨脹速度的數值)。在ACT的支持下,他們算出該常量為42英里每秒每兆秒差距,也就是67.6千米每秒每兆秒差距。簡單來說,他們發現1兆秒差距(合約326萬光年)外的一個物體大約在以67.6千米每秒的速度逃離地球。
這和普朗克研究組得出的數據:67.4千米每秒每兆秒差距,極其相似,但略大一些。不過許多先前的研究結果就在抱怨他們所測得的宇宙膨脹速率比官方數據大,現一來正好得了民心。
“我對兩個數據的態度不偏不倚,畢竟不管是哪個都很有趣嘛。”發表新數據的兩篇論文的合作作者,天體星體研究所的研究院史蒂文-脆端正心態打算看樂子,“我們的結論和普朗克研究組的前輩們的結論幾乎一模一樣,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們決定著手研究宇宙中最古老的那一束光。”
相關知識
天文學家是科學家的一種,他們一般潛心于研究地球之外的問題。不論是實用天文學還是理論天文學,天文學家們都致力于觀察天文學物體,比方說恒星,行星,衛星,彗星還有其他的星系。天文學家的課題包括但不限于:調查系外行星,觀測星系主星,尋找恒星的起源,研討星系的形成,等等。
一門相關但又不相同的學問是宇宙物理學,這門學科將宇宙組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并嘗試以此解決問題。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并生天地宇,同閱古今宙;它包含了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
宇宙年齡是指自宇宙大爆炸開始至今所經歷的宇宙歷史時間,當今天文學界理論和觀測皆一致認為這個年齡介于137億-138億年之間。這個不確定的區間是從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結果的共識中取得的,其中使用的先進科研儀器和方法已經能夠將測量精度提升到相當高的量級。這些科研項目包括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以及對宇宙膨脹的多種測量手段。
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以發現能量量子獲得19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之為名的普朗克常數于2019年被用于重新定義基本單位,此外還有以之為名的科學獎座、機構和學會。
BY:Chelsea Gohd
FY:哈德曼的妖怪石子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后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