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鑄造加工工藝:
一、分類
1.芯模鑄造:由于模具結構復雜,難以實現精確鑲邊,因此,將模型分離成一系列組件,并將它們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復雜的模型,又稱為芯模鑄造。
2.芯劑型鑄造:通過將模具中的芯型劑涂布、壓實,使芯子成型,然后將型劑分離出來,再將鑄件固定位置,加工出精確的鑄件。
3.芯板連接鑄造:將定位板固定到模具和夾板上,然后將鑄件壓緊在定位板的一端,形成一個定位模型,并將其傳給鑄造機。這樣做可以使鑄件的較大凹坑,不受芯型影響,并保持精度高。
4.機械整形鑄造:在機械整形鑄造中,能夠用機械手來整形處理體積相對較大的鑄件,并能滿足精密鑄件的精度要求。
二、特點
精密鑄造加工工藝具有以下特點:
1. 精密尺寸:可以實現設計圖紙要求的細小尺寸;
2. 高精度:可以實現精確的定位加工,精度可達0.001毫米的定位加工;
3. 高效率:實現低溫加工,速度快,可以實現復雜加工;
4. 結構穩定:在鑄造工藝中,鑄件受到封閉處理,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
三、加工工序
精密鑄造加工工序包括:
1. 制造型具:首先制造出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型具,確保鑄件的外觀和尺寸的精度。
2. 芯材準備:采取芯材,經過熱處理,消除芯材的內部應力,保證鑄件的極佳性能。
3. 加料:把芯材或芯劑放入型具,然后對其進行壓實,使其符合型具的預定尺寸要求。
4. 溫度控制:把型具放入烘爐,通過新鮮氣體等熱力源,把型具和加料加熱到一定溫度,完成“熔融合成”作業。
5. 成型:把溫度控制好的模具放出來,經過抽芯和冷卻后,鑄件就完成成型。
6.外觀檢查:對鑄件進行外觀檢查以確保滿足加工精度要求。
7.機械加工:根據圖紙要求,采用一定的機床完成鑄件的機械加工,以確保鑄件的形狀與尺寸的精度。
四、成品品質要求
精密鑄件的品質要求主要有:
1. 尺寸精度要求:鑄件要求的尺寸精度主要是圖紙尺寸的精度。
2. 外觀要求:外觀無缺陷,凹陷、壓痕小,有良好的材料外觀表現力。
3. 拋光要求:精密鑄件表面處理應高光滑,無明顯毛刺。
4.表面質量要求:精密鑄件表面無明顯污垢,無銹蝕痕。
五、操作要點
1. 執行規定的溫度控制程序,以保證精密鑄件熱處理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 在型具裝配和加料工序中,注意芯材和型具之間的定位精度,盡量使模床的型腔空氣間隙均勻,以保證最終成型的精度。
3. 熔煉前,細致檢查鑄料的質量,確保坩堝內的金屬材料準備,同時充分考慮鑄件型腔的尺寸特性。
4. 熔煉時注意加熱溫度的控制,適當的延時加熱,加熱到最佳熔煉溫度,熔接時間要有足夠的控制以保證鑄料的均勻分布,以及溫度的穩定性。
5. 充分考慮注射料及型芯的尺寸,扭矩的大小,壓鑄時要有精確的注射控制,分層注射要精確,適當把握,以保證鑄件的精度。
6.在精密鑄件生產過程中,應結合機器設備以及精密儀器,以確保原材料和成型工藝參數,以及操作過程中應合理控制工具、模具、金屬,以保證精密鑄件的精準性和穩定性。
7. 將各種儀器安裝在規定的位置,以保證精密鑄件的質量可靠性。
8. 負責跟蹤和檢測精密鑄件的過程,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和處理,以保證產品的性能和質量。
六、注意事項
1. 嚴格按照技術規定和生產說明書,正確進行操作。
2. 精密鑄件的模具現場操作中,必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工作中的操作事故發生。
3. 熱處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特殊情況要經過有關專家評定和認定才可實施。
4. 精密鑄件一定要按照有關標準規范要求生產,避免生產過程中突發低品質中不合格現象的發生,保障產品質量。
5. 精密鑄件的取樣、作圖、檢測、評價等步驟必須經過核定和評估,才可放行加工。
6. 精密鑄件完成檢測合格后,要嚴格按照生產指令傳遞,并進行有效的容器封裝,以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穩定性。
7. 加工中出現鑄件合格不足的情況要及時予以修復,如果不能修復,必須仔細檢查確定原因,進行補救和廢品處理。
8. 完成制程后,要對生產情況進行有效的歸檔,保存有關精密鑄件加工的文件和記錄,以保證后續的管理工作的準確、連貫性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