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過的詩,一輩子都忘不掉。
小學時,在語文課本上,小七第一次讀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從此,倒背如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自李白之后,廬山瀑布成為世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蘇軾去過、范仲淹也去過。
還有一位唐代詩人徐凝也去過,寫下一首《廬山瀑布》,頗像李白的風格,但是,卻被蘇軾罵慘了。
元和年間,徐凝來到廬山,陶醉在壯麗的風景之中。
興到極處,就要賦詩,他揮筆寫下一首《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瀑布如落泉般,從高空直直落下,落到江中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永不停息。
從古至今,瀑布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飛揚在郁郁蔥蔥的青山中,將青山的顏色分成兩半。
徐凝從四個方面寫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寫瀑布之高。
仞,是古代計量單位,八尺為一仞,千仞,形容極高。
首句給人以驚人的氣勢。
“雷奔入江不暫息”寫瀑布聲之大。
從高高的山上落下,一朝入江,聲如雷鳴,而且這聲音是一直不息的,一直環繞在耳邊。
細想一下,雷鳴不斷,可想有多么震撼。
“今如長如白練飛”寫瀑布之形。
瀑布如飛揚的白練,潔白柔軟的絲綢在空中飄飛,很美,很形象。
“一條界破青山色”突出瀑布之力。
從高空傾泄而下,將青山劃開兩半,突顯瀑布驚人的力道。
這也是詩中的名句,很有氣勢!
但是,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比,在想象力上、氣勢上就輸了。
李白形容廬山瀑布猶如天上星河飛落,浪漫的想象,驚艷了世人。
雖然,徐凝的《廬山瀑布》比不上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但是,也不失為一首佳作。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也成為名句。
據說,白居易很贊賞這句詩。
《唐摭言》中記載,白居易在杭州為官時,很多文人士子來找他,以期得到他的贊賞。
張祜自恃才高,認為自己是才子中的第一,后來,徐凝也到了。
士子們聚在一起喝酒吃飯,白居易就諷刺他們兩人:聽說你倆不大對付?
張祜很高傲:我是士子中的第一,大家沒意見吧。
徐凝淡定地問:你寫過什么好作品,念來聽聽。
張祜說: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甘露寺》)怎么樣?
徐凝沒說話。
張祜接著說:還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徐凝不以為然:好是挺好的,不過,還是比不過我的那一句“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聽聞此句,張祜半天說不出話來,滿座都服氣了。
白居易稱贊,蘇軾卻把這句詩罵了個狗血噴頭。
徐凝去世兩百多年后,又一位大文豪來到了廬山,他是蘇軾。
廬山風景真不錯,蘇軾游著游著,就看到李白和徐凝的詩。
細細讀來,蘇軾笑出了聲,對于徐凝的詩,他很是看不上,寫下一詩相諷: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天帝遣銀河下凡,垂于人間,古往今來,只有李白的詩寫得妙。
瀑布流下來,濺起再多的水花,也洗不好徐凝的這首爛詩。
一句“不與徐凝洗惡詩”著實是罵得有些過分了。
蘇軾認為徐凝的詩“塵陋”,又平又俗又淺陋。
也許是因為李白珠玉在前,其他人寫得再好,也難以超越前作。
徐凝的這首詩,說不上是一首絕唱,但是,也絕不至于是一首爛詩,只是比較平而已。
有了蘇軾的“惡評”,后世許多人都踩這首詩。
清代學者胡壽芝說了句公道話:此詩只平直,何便至惡?
徐凝的《廬山瀑布》沒有李白飄逸的想象,但是,也是直白的敘述了廬山瀑布之景,算不上千古絕唱,但肯定不至是一首惡詩。
如果徐凝有知,不知是否會很沮喪。
在人生路上,總會碰到一些惡評,有時候,惡評來自于親人、甚至師長,有時,是有威望的人。
但不論何時,都不應該妄自菲薄,自己否定自己。
時時刻刻告訴自己:我并沒有那么差,也許是你們不懂得欣賞。
自尊自愛的人,方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自己,不應該否定自己的可能性,要挺起胸膛,理直氣壯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