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覺察
回歸本源
人,一旦能夠安靜下來,一切都會不同。
現代,很多人的焦慮,都源自于不能安靜,心亂則事亂,事亂心更亂。
要想從繁忙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我們就需要真正能夠安靜下來。
靜以觀心,觀心得自在。
人生因靜而輕松
人心因靜而清明
《菜根譚》有言:“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即覺真現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p>
大意是說,每當夜深人靜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才發現所有的妄念都消失了,真正的本性得以顯露。
這個時候,反而可以得到生命的享受,人生的真諦。
常常聽人說,自己的精力不足,很容易疲憊,這些狀態,都和我們的心有關。
心不生雜念,精神的耗散就少了,人的疲憊往往不在身體,而在內心。
有的時候,身體疲乏一點,反而覺得非常舒服。
有的時候,躺了一天,卻覺得格外疲憊。
根源就在于,心念不定,消耗就不會停止,人的身體在忙碌中,思想更容易安靜下來。
如果我們能體驗到心靈的安靜,生活就會比往常更加順利。
當心安靜下來以后,活得就輕松了,沒有那么多顧忌與在意。
當心安靜下來以后,也就開始了反觀,會看到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錯誤的選擇,會隨著內心的清明,越來越少。
靜養自己的心
為自己養一方凈土
狄更斯說過:“生活不管發生什么事,都要冷靜,沉著?!?/p>
冷靜,是一個人基礎的能力,只有靜,才能保持客觀地看待發生的一切。
隨著經歷的增長,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在遇事時的態度中拉開的。
有的人,在忙亂中迷失了自己。
有的人,在繁忙中能夠淡定從容、安然處之。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擁有的品質,而是一種時間的歷練,思想的擴展,格局的放大。
不管我們的生活多么繁忙,都要花一點時間靜養自己的心。
只有心能夠安靜下來,我們才能夠看見本質,看見真相。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安靜下來,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外部的變動。
以心的定力,應外部的變動。
心動,無論外部的事物如何變動,都不會攪動我們的心。
任何事情,隨來隨去,不過是一次經驗,一次畫面。
定是心的本體,動是境的本質。
就像容納水的湖,湖安然不動,水源源不絕。
湖無需去轉移地方,讓流動的水,在自己的空間內流動。
允許變動,因為內心有定,所以我們最終都要安靜下來,找到內在的定。
靜養自己的心,是要體悟到心的本質,并且回到本源之中。
我們只是在定之中,讓一切有序地運轉,來來往往,不去執著。
靜下來,給生活留一方凈土。
一個人能在任何境遇中安靜
很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大學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懂得停下來然后才穩定,穩定然后才能冷靜,冷靜然后才能平心靜氣,平心靜氣然后才能仔細考慮,仔細考慮然后才能有所收獲。
現代人的壓力、焦慮以及諸多的身心健康問題,都源自于內心的欲望。
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要有停下來的智慧,停下來才能客觀中立地看待事物的發生與運轉。
很多處理不了的事情,不是事情本身復雜,而是我們把簡單的事情復雜了。
安靜下來,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答案。
停下來,慢一步,靜下來,本質就會呈現在眼前。
靜下來反觀自心,每個人都能夠觀到自己的心。
有的真相,不在外面,而在自己。
接受,一切云淡風輕。
不接受,就會用混亂麻痹自己。
有一位學員說,覺察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很多問題不是不知道,而是看見了也不愿意承認。
不斷地從外界找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還是沒能逃過真相。
當自己靜下來,覺察自己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
很多問題突然就迎刃而解了,這種接納不但沒有壓力,還獲得了巨大的輕盈感。
人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經歷,而靜觀內心,就是在經歷中輕盈內心。
靜下來,一切都會簡單。
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心靈的凈土。
以安靜之心,輕盈之身,體驗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