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優秀家居設計師,不應該是拿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去堆砌住宅。
而是通過巧妙的空間布局,把家裝的舒適實用,讓小家越住越順心。
說到空間的布局,不得不提“戶型改造師”這個稱謂,他們能把住宅內的空間,最大化利用,1㎡都不浪費,就連小家也能裝出“大宅范”。
也許,這就是設計最本質的“初衷”,也是設計的魅力。
本期精選的住宅案例,是一位49歲阿姨的家,她是上海一位比較著名的“戶型改造師”,非常擅長改造住宅,被界內譽為“空間魔法師”。
這套住宅是我見過的改造案例中,最成功、最讓人嘆服的一套設計,無論是動線、收納、空間利用率都堪稱“教科書級”。
把60㎡的小家,裝出了大平層的既視感,太厲害。
相信你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家是如何布置的吧,廢話不多說了,下面就跟隨coco一起去看看這套經典的住宅改造案例吧。
住宅基本信息注:阿姨家的住宅設計亮點太多了,所以文章篇幅有點長,不過干貨滿滿,希望大家耐心閱讀。
這套住宅位于寸金寸土的上海,套內面積只有60㎡,常住人口為一家三口。
▲原始結構圖
老規矩還是先看原始結構圖,這是一套在80年代非常流行的碧桂園式戶型,格局也算規整,當以前算是主流戶型。
但是,隨著戶型的不斷更新,老式的布局就顯得沒那么合理了。
▲改造后的平面圖
身為“戶型改造師”的女主,對于這種老式的布局尤其不滿意,于是針對這套戶型做了一系列的改造:
- 拆除所有非承重墻,重新規劃格局。
- 對調廚房和餐廳的位置,擴大廚房,增設西廚功能。
- 增加獨立玄關。
- 借用生活陽臺,擴大衛生間,做干濕分離。
- 去客廳化設計。
- 臥室的空間收納,重新設計。
經過阿姨的一番改造,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這種“經典”的老碧桂園戶型,還可以這樣改。
改造后的空間,完全不像60㎡的小戶型,僅看客餐廚感覺像是一套大平層,看完她家的改造,瞬間感覺我家140㎡的房子不香了。
“豁然開朗”的玄關▲玄關區
改造前的玄關區就是個過道,在打通了非承重墻后,玄關區豁然開朗起來。
阿姨在正對入戶門砌了一堵薄墻,做了一組“嵌入式”通頂收納柜,既是玄關的鞋柜又是隔斷,解決了進門就把室內看穿的尷尬。
鞋柜的設計也很簡單,自然的原木色,底部留空了10公分用來放日常的拖鞋,中間鏤空的位置放了一只可愛的招財貓,加裝了感應燈,進門燈就亮,很人性化。
▲玄關區
玄關區左手邊,放置了一個黑色的鐵藝梯子,在功能上是充當衣架使用的,但是比釘在墻上的掛衣鉤好看,進門后外套可以直接搭在梯子上,充滿了藝術感。
最讓人感嘆改造魅力的是:通過空間的改造,讓原本幽暗的玄關區,有了自然光,光影透過生活陽臺照進玄關,變成了生活最美好的點綴。
“陽光明媚”的餐廳走去玄關區,就看到了餐廳區域。
原本的餐廳區屬于住宅的“無采光區”,白天有時候都要開燈,改造后的餐廳陽光明媚,讓生活充滿的幸福感。
▲餐廳
餐廳與玄關之間用木質格柵做了“半透明化”處理,這樣一進門既有了隱私性,也沒有擁擠感。
▲餐廳
餐桌旁貼心地放了移動置物架和櫻桃木的餐邊柜,讓小餐廳看起來舒服,用起來順心。
巧妙地利用餐廳外面的小陽臺做了玻璃門,陽光透光小陽臺,傾灑在餐廳區域,讓原本的小空間充滿了溫暖的陽光。
▲餐廳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餐廳內用餐,也許溫暖的不僅僅是胃,還治愈了整個家。
“大宅范”的廚房廚房區是原來的餐廳區域,打通后成了整個住宅的“亮點”,讓無數想擁有“島臺夢”的小戶型業主,看到了奇跡的誕生。
▲廚房
廚房改造的成功,歸功于阿姨對空間的完美利用上,中西廚+島臺的設計,把過道空間完美利用在廚房區。
讓空間的功能性“重疊”使用,這可不僅僅是簡單的1+1=2“利用術”,改造后的餐廳,不管是采光、通風、動線、使用面積都提高了很多倍。
▲洄游動線的運用
整個廚房由“洄游動線”組成的,我一直都強調,讓家更高級更實用的方法就是,把“洄游動線”設計到住宅當中。
一個住宅空間內“洄游動線”越多,越高級。
▲廚房
中間的島臺與客廳之間用玻璃隔斷做了簡單的分隔,讓兩個空間即有聯系又有分隔,非常高明。
▲廚房細節
中間的島臺定制了部分木質臺面,主體臺面選擇了不銹鋼材質,水槽是一體式的更好打理,讓開放式廚房更干凈整潔,大單槽+抽拉水龍頭,超級好用。
▲廚房細節
利用島臺下的超大收納空間,把有水表,凈水器,廚余垃圾處理器,小廚寶還有各種管道隱藏起來,讓廚房面不見物。
▲島臺下的分類垃圾桶
除了在空間的運用上,在細節設計上,也不得不讓人驚嘆女主的智慧。
就拿廚房的垃圾桶來講,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廚房如果放個臟亂的垃圾桶一定是“丑爆了”。
阿姨在島臺下留了一塊區域單獨給垃圾桶,大尺寸的“日式分類垃圾桶”,既實用又顏值滿滿。
看完我就忍不住家里添置了一個,使用后才知道家里的舊垃圾桶多么“雞肋”,如果不差錢建議,家里也更換一個,可提升下廚的幸福感。
▲日式分類垃圾桶
這種垃圾桶在日本家庭中非常普及,受到許多“日本太太”的推崇。
首先它帶來的最大的幸福感是,不用彎腰作業,看似簡單的一步,可以節省很多操作步驟,省時省力。
▲日式分類垃圾桶
干濕分離設計,不僅僅是讓廚房更加干凈無異味,我覺得就環保理念來講,也非常的人性化,日本人的垃圾處理理念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日式分類垃圾桶
這種日式分類垃圾桶內還非常貼心地設計了垃圾袋的卡槽,固定垃圾袋使用起來更順手。
▲日式分類垃圾桶
上下兩層的設計,下面可以收納更多雜物、兩邊把手設計可以掛很多東西、萬向輪移動起來不費勁、就算沒有阿姨家的島臺,放在廚房任意一個小空間內也不占用地方。
▲廚房收納設計
言歸正傳,除了用心挑選好用家居用品外,阿姨家的廚房收納布置,也堪稱教科書級,非常值得學習。
灶臺區靠側面定制了一組高柜,安置了蒸烤箱和洗碗機,開放式的布局,讓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忙碌,才是真幸福。
▲廚房收納設計
燃氣灶下裝了兩個大抽屜,事實證明抽屜真的比普通柜門層板要好用,上面放碗碟,下面放湯鍋。
▲廚房收納設計
常用的調料和廚具都放在灶臺旁,這樣方便拿取。
能掛墻收納的盡量上墻設計,讓臺面空無一物,會讓廚房空間看起來,整潔又舒服。
▲廚房收納細節
灶臺下有調味拉籃,主要用來放不常用的調料和一些筷子勺子之類的。
洗碗機下面也做了一個抽屜,收納洗碗的清潔用品,哪里用的東西就放在哪里,盡量縮短家務路線。
▲廚房收納細節
廚房還設計了一個小小的西廚區。
旁邊安置了雙門冰箱,一旁的臺面上放著各種小電器和烘焙器具。
▲廚房收納細節
臺面上方的柜子收納了很多雜物,分類收納的習慣,是阿姨保持廚房好看又好用的“秘籍”。
▲廚房收納細節
西廚區也承擔了更多的收納需求,連冰箱夾縫也沒有放過,一個可以抽拉的小巧置物架,總是能放更多的零零碎碎。
廚房與餐廳之間用移門隔斷,平時大多數時候都是敞開的,只有偶爾爆炒才會關上移門,基本上等于一個開放式廚房。
玻璃的優點就是,可以讓家里都充滿了自然光,在夕陽下的廚房,美慘了。
“去客廳化”的客廳▲去客廳化設計
這個客廳與傳統客廳不同,你說它是客廳,但是它沒有沙發也沒有電視,你說它不是客廳,但它是家里日常活動的主要區域。
這就是,越來越多人喜歡的“去客廳化”設計,嘗試過的人,才知道有多爽。
▲去客廳化設計
“去客廳化”的設計,讓家人滿足了在家辦公的需求。
在客廳定制了一排長3.7米的書桌,可以滿足三個人同時使用。
▲去客廳化設計
客廳和陽臺之間原本就有移門,但是女主想要有一個休閑的地臺,就在靠窗移門位置定制了懸空的地臺,把移門做在地臺上,類似于日式設計中的“廊檐”,非常的獨具匠心。
▲地臺
地臺長3.4米,也是阿姨日常比較喜歡的地方,打開窗,曬太陽或者吹吹風,偶爾坐在這里面朝窗外景色,別有一番意境。
▲客廳地臺
除了休閑以外,這個地臺也承擔起了日常待客的功能,放上墊子可以同時座好幾個人,充當了沙發的角色。
百葉窗最能營造光影氛圍,不需要遮光,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調節光影進入室內的范圍即可。
▲去客廳化設計
客廳的另外一面墻,只是留白,搭配一幅花鳥畫,一把原木色的圈椅,極具中式韻味。
當窗外的光影照進客廳,坐在這里看看書,喝喝茶,生活愜意又幸福。
這才是家最應該有的一種狀態。
使用順手的衛生間衛生間做了較大的改動,充滿了各種亮點。
▲衛生間
衛生間的門在過道,改造后的格局把門的位置做了移動,這樣一來門和兩邊的收納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別小看這兩組柜子,收納能力抵得上一個雜物間了,阿姨連柜門也沒有放過,各種刷子和清潔工具都有了落腳地。
▲衛生間
關上門,過道的視覺感變得很清爽整潔。
衛生間里面的墻磚選了網紅小白磚,地磚是木紋磚,小尺寸的磚放在小面積的衛生間里有顯大的作用。
▲衛生間
沒有選擇傳統的浴室柜,而是定制了一張實木臺面+臺上盆,下面的空間用來收納收納臟衣簍、掛毛巾還有貓砂。
▲衛生間
淋浴區與干區之間用三聯動玻璃移門隔斷,為了洗腳更方便所以女主在淋浴區墻面安裝了一個小的折疊凳,出于安全考慮還加裝了防滑扶手。
花灑下的拖鞋架也非常實用,保證了衛生間的干凈整潔,入住后,在馬桶旁又加裝了噴槍,用來沖洗馬桶、地面和拖把非常好用。
頂面安裝了暖風機,不僅可以洗澡的時候用,冬天還能用來烘干毛巾、小衣物。
▲衛生間外小陽臺
從衛生間可以進入生活陽臺的動線也非常合理。
而生活陽臺和餐廳之間又是互通的,整個空間動線非常順暢,這也是縮短家務路線的一種方式。
主臥▲主臥
主臥門緊挨著衛生間門,女主不喜歡“小黑屋”的感覺,而且次臥暫時用不到(孩子在外上學),所以次臥就是敞開式,主臥做了隱形門,整個過道變的非常敞亮。
▲主臥
原木色的高腳床搭配白色的衣柜,讓臥室搭的配顯得非常簡單,但非常的舒服。
▲主臥收納
▲主臥收納
衣柜是特意按照女主的喜好定制的,里面是最簡單的層板架,自己搭配了掛衣桿和收納盒,減少板材也是減少污染。
原來的飄窗拆掉后,定制了飄窗柜,增加臥室的收納,臺面上是喵星人的小房子。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躺在房間里,看窗外的風景。
次臥▲次臥的位置
客廳墻后面就是次臥的空間,把次臥縮短后,走廊和空間的開闊感變化很大。
▲次臥
次臥是孩子回來偶爾居住的,平常用不到,又因為女主喜歡通透所以就拆除了所有的非承重墻體。
利用主臥的空間,做了一個內嵌式 的收納柜子,用來收納手辦。
陽臺▲陽臺
穿過客廳的地臺,就到可陽臺區,因為有了餐廳一側的小陽臺,所以客廳的陽臺主要是休閑陽臺,種花養草。
▲陽臺
沒有封窗,但是為了安全做了隱形防盜網,既保證了安全,又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
說在最后:
看完阿姨家的布置后,我感覺對室內空間的理解又有了新層次的認識,受益匪淺,就連小區里同戶型街坊鄰居們,都后悔裝早了。
家,原本就是以人為本,華麗呼哨的裝扮,不如接地氣的空間利用更來的實在。
好的設計,可以讓家更舒服,讓小家越住越大,越住越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