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呆(富書作者)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遇到對手的打擊,不知如何還擊;
對于想要做成的事,總是少了一些魄力;
面對人生的失意,缺少理性的思緒……
你永遠(yuǎn)不知道,生活這個編劇接下來會給你安排怎樣的劇情,而你也沒有彩排或者重演的機(jī)會。
但如果擁有以下3種人生智慧,劇情朝著爽劇方向發(fā)展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趴下:
迂回向前的智慧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的智慧無人能及,若非要說出他所忌憚的人,那只能是司馬懿了。
司馬懿不僅同樣熟知兵法,并且能屈能伸。
諸葛亮送來女裝,想激怒司馬懿,逼迫曹軍出戰(zhàn),但他卻絲毫不動搖,寧肯被羞辱也堅守不出,直耗到諸葛亮病逝,北伐再次以失敗告終。
魏帝曹睿臨死托孤,將魏少帝曹芳托付給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
曹爽想要獨掌兵權(quán),于是進(jìn)言將司馬懿加封太傅。
司馬懿被加封,但卻失去了兵權(quán),自此推病不出。
曹爽派心腹李勝以赴任辭行為名探聽司馬懿病情真?zhèn)危抉R懿將計就計。
他裝作耳聾故意聽錯李勝的話,又在喝湯時流得滿襟都是,聲稱自己危在旦夕,請李勝幫忙照看教導(dǎo)兒子。
李勝信以為真,并向曹爽詳細(xì)匯報了司馬懿的情況。
曹爽大喜感嘆:“此老若死,吾無憂矣!”
因而放下了對司馬懿的戒心。
后來,司馬懿趁著曹爽和魏少帝出去掃墓的時機(jī),一舉奪得兵權(quán),趁機(jī)除去曹爽一派勢力,為后來晉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司馬懿在失勢時選擇蟄伏,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詩人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寫道“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大概才是司馬懿的心聲吧。
除了極少數(shù)幸運兒,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fēng)順。
遭遇困境時,沖上去勇敢搏擊固然是強(qiáng)者應(yīng)有的姿態(tài),忍下來等待時機(jī)也不啻為智者別樣的選擇。
正如行軍打仗,有時需要鑼鼓喧天,沖鋒陷陣;
有時需要掩人耳目,匍匐前行。
趴下來不是害怕向前、懦弱懼死,而是避其鋒芒,虎口求生。
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適時趴下待時蓄力,不失為一種迂回向前的智慧。
拿下:
持之以恒的智慧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過:太多事情,需要努力與堅持。
能成就一個人的,鮮少有天賦異稟,更多是奮斗不停。
曾聽姑父講過他的自考經(jīng)歷。
姑父中專畢業(yè),人到中年才想到學(xué)歷提升,為了早日拿到本科證書,姑父毅然選擇同時自考專科和本科。
了解過自考的人都知道,這條路并不好走,僅英語這門課就耗費了姑父兩年多時間,考了6次才通過。
姑父說那些年孩子小、工作又多,白天根本沒時間看書,晚上勞累一天看書效率很低,他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起床看書刷題,假日也很少出門,就憋在家里備考。
有段時間姑父甚至夢里都在背單詞,結(jié)果考試成績出來只差一分及格,他幾近崩潰,好在他硬是挺過了那段時光。
一次考試遇到狂風(fēng)暴雨,姑父不顧家人擔(dān)心早早去趕車,盡管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到考場時衣服還是濕了大半,沒想到上午考完天就放晴了,姑父卻只能穿著雨靴繼續(xù)參加后面的考試。
七年后,姑父如愿拿到本科畢業(yè)證。
成事,最需要的是堅定;
困境,最怕的也是堅定。
心理學(xué)上有個著名的“吸引定律”,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lǐng)域的時候,跟這個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所以,一個人要想有什么,先得想清楚要什么,抱持必勝的想法和決心,就會吸引相關(guān)的人事物,最終“心想事成”。
人生如博弈,和困境交手,你敢拿下它,它才會臣服你;
對夢想揮手,你堅定地奔它而去,它也會堅定地向你而來。
放下:
懂得取舍的智慧
戰(zhàn)國四公子以養(yǎng)士聞名于天下,其中太史公最欣賞的便是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為了結(jié)交70歲的隱士侯嬴,先是奉送禮物,遭到拒絕后,又大設(shè)宴席,再次去請侯嬴,而彼時的侯嬴不過是大梁城東門的一個守門人。
侯贏提出去拜訪朋友,信陵君親自為其駕車;
侯嬴故意長時間和朋友聊天,信陵君卻面色和悅耐心等待。
回到宴席上,信陵君奉侯嬴為上賓,向賓客一一介紹,并且為他祝壽,侯嬴感嘆信陵君為人,于是成為信陵君的門客。
趙國被秦軍圍困,信陵君采用侯嬴的計謀,成功地救趙國于水火之中 。
救趙之后,信陵君留在趙國,他自恃對趙國有功,顯出自傲之態(tài),門客進(jìn)言直陳利害,信陵君幡然醒悟及時修正言行,得以安然留在趙國。
后秦國攻魏,信陵君被召回。秦國忌憚信陵君,使用反間計,誹謗信陵君要造反,魏王取消了信陵君的實權(quán)。
信陵君原本期待借四海名士的智慧強(qiáng)國安邦,再次失去實權(quán)讓一切都成為幻影。
壯志難酬的信陵君托病不再上朝,每日借酒澆愁、尋歡作樂,4年后酗酒患病而亡。
他可以放下身份結(jié)交天下英杰,能夠放下驕狂采納門客箴言,卻始終放不下家國天下,郁郁而終,給后世徒留惋惜。
放得下,天地寬;
放不下,囚心間。
麥家在《人生海海》中寫道:
“人要學(xué)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
不管人生多么令人嘆惋,它總會成為過往。
我們總要放下一些什么,才會有新的得到。
每一次艱難地放下,既承載著取舍的智慧,也意味著全新的可能。
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tài)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有大的能耐,而是有強(qiáng)的心態(tài):
能趴得下,也能站得起;
能拿得下,也能輸?shù)闷穑?/p>
能放得下,也能舍得起。
如此,生命所遇,皆有光華;所經(jīng)之處,滿是芬芳。
作者簡介:阿呆,富書作者,在文字里自渡,也愿擺渡他人,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rèn)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