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我家在農村,莊園占地特別大,每年到春天的時候,父親特別愛栽樹,因此我家房前屋后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有一次,我發現在我家屋后的草堆旁,不知何時長了一棵小樹。我第一次注意到它時,我就好奇地問父親:“爸,咱家屋后種了不少桃樹,這一棵樹,也一定是桃樹吧?”
父親看了看那一棵小樹,分辨了好久,硬是沒有分辨出來。父親說,也許是一棵梨樹,但似乎又不像。我不禁對這棵樹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只要有人來我家,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問他們是否認識那棵樹。
一天,正在林業大學讀書的表哥來我家,我趕緊把表哥拉到那棵小樹邊,我問他:“這棵樹你該認識吧?”他審視了一會兒,說:“這是一棵櫻桃樹,你看它的葉子,就是櫻桃樹的樣子。”終于知道了這棵樹的名字,而且是讀林業大學的表哥確認的,這應該不會錯。從此以后,只要有小朋友來我家玩,我都會興奮地告訴他們說:“過幾年我就有櫻桃吃了,我家的那棵樹是櫻桃樹。”
就這樣,過了四年,那棵櫻桃樹慢慢長大。就在我上初中的那一年,它開花了。看它開了滿樹的花,一天晚上我放學回家,父親高興地把我拉到屋后的那棵小樹邊,高興地說:“孩子,今年你有李子吃了,你看這棵李子樹,花開得多好。”
“爸,這是一棵櫻桃樹。”“別傻了,櫻桃樹什么樣子,我能不知道嗎?咱家的這一棵是李子樹。”想不到,被我叫了四年的櫻桃樹,原來是一棵李子樹。
李子樹花開花落,幾粒微小的青果開始顯現。就在我等著吃李子的時候,一場大風,讓樹上看得見的幾粒微小的果子不見了蹤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浸在懊惱當中。
因為上了初中,寄宿在學校,那棵李子樹漸漸淡出了我的視野。花開花落又一年,一天我放學回家,母親笑著對我說:“屋后的那棵棗子樹,終于結棗子了。”明明是一棵李子樹,母親怎么說是一棵棗子樹呢?
見我不信,母親拉著我的手,來到屋后,用手指著樹端的幾粒青棗說。那兒確實掛著幾粒小小的青棗,原來,我們家屋后的那棵樹,既不是一棵桃樹,也不是梨樹,更不是櫻桃樹或李子樹,它是一棵棗樹。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老家的那棵棗樹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每次想起這棵棗樹,我的心中總涌出許多感慨。想不到,這棵棗樹,被我們張冠李戴,最后還是它用幾粒果子,證實了它的真實身份。
在我的人生成長中,我一直記著這棵棗樹,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就像一棵不知名的樹,有時候要弄清楚你到底是一棵什么樹,必須等到你奉獻出自己的果實,等你功成名就后,別人才會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