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在電影和電視劇里,見到有古人花銀子的場景,比如來到客棧,經常是將銀子往桌上一拍,然后來一句:“小二,來二兩牛肉,一壇上好的女兒紅”。那么古時候的一兩銀子,換算下來值今天的多少錢呢?現在,我們就來算一算。
小二,來二兩牛肉,一壇上好的女兒紅
古代的度量衡與今天是不一樣的,明清時期的一兩大約合現在的37克。如果以純銀每克5元的價格來計算,單從銀子的價格方面考慮,一兩銀子大約值的185元。
清代的銀兩
然而,單純用銀價來衡量的方式是不能真正反映古代銀子的價值的。因為白銀的開采難度古今差距很大,市場投放量和稀有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應該從古代銀子在當時的購買力來衡量其價值,而不是單純的看白銀價格。如果要衡量購買力,則可以找一些古今都有的商品作為衡量中介,比如大米。
民以食為天,大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在宋朝,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銅錢,一貫銅錢等于一兩銀子。一枚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因為古人用繩子貫穿一千枚銅錢的中孔后拴在一起,所以叫一貫錢。因此有一句成語叫做“腰纏萬貫”,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富有。
一貫銅錢等于一兩銀子
通過購買力換算宋朝一兩銀子約合700~800元,明朝一兩銀子約合1000元,清朝一兩銀子合350~700元。當然,用商品作為衡量中介來換算古代銀子購買力,并不是十分科學嚴謹的做法,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水平和今天差距很大,而且收入水平和貧富差距狀況也大不相同。同時我們以米價作為中介,也只能衡量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內的購買力,因為古代的米價波動很大,可能會受糧食豐收或歉收的影響,還可能受自然災害和戰亂等影響。所以,這里的計算只能作為一個參照,估計一下古時候的物價水平,滿足一下我們的好奇心罷了。
#頭條創作收益,幾天一分錢,還要堅持嗎?##奇妙知識季##歷史真相官##歷史有知識##讀書##都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