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圓明園內眾多太監與太醫繁忙出入,神色緊張,按太醫說法,雍正不過是得了一場小病,朝政依然照常進行。然而待到二十三日子時,雍正莫名暴斃,前去驗證的太監戰戰兢兢的進入房內,看著已然死去的雍正身邊站著正在服侍的甄嬛,太監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雍正手邊的黃帶子。
當發現黃帶子并沒有被扯斷,就只能低著頭轉身出去,正常宣布雍正駕崩的消息。為什么太監在臨死前要看一眼那根黃帶子,它有什么獨特的意義,若是扯下了那根黃帶子又會發生什么呢?
黃帶子的特殊含義在清朝,皇帝每日安睡的地方都是有特殊安排的,每個寢宮的床位在什么地方都設計的清清楚楚。每當皇帝確定要睡在哪里時,太監都會將整理好房間和床位,其中床邊的這根黃帶子就是太監的重點關注對象。
當皇上在床上休息時,但凡遇到了危險,便可以第一時間扯斷床榻旁邊的這根黃帶子,并進行呼救。外面的太監進來,若是發現黃帶子扯斷,也就意味著,皇上的死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內有蹊蹺。
所有當時在場的人必須遭受嚴查,大概率是被直接處死,進行陪葬。若是雍正最終扯下了那根黃帶子,甄嬛必然會在后宮就地接受第一輪調查,隨后經受牢獄之災,經歷痛苦的嚴刑拷打,最終香消玉殞。她一死,也就不會出現后面孝圣憲皇后母儀天下的故事了。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雍正讓甄嬛自己下毒殺害了她深愛的果郡王,再加上雍正不斷調查甄嬛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讓甄嬛起了殺心。她對雍正表示,你調查孩子的身世,我現在就告訴你,孩子不是你親生的,我深愛的男人,就是果郡王,我恨你!
此時的雍正手中就攥著那根決定甄嬛生死的黃帶子,嚴格的來說他就是因為甄嬛的這句話氣急攻心而死,為什么他最終沒有選擇將那個黃帶子扯下來,讓甄嬛陪葬呢?
內心對甄嬛的愧疚第一種可能性,是雍正在臨終前,想到自己對甄嬛的所作所為,內心深感愧疚,故而心軟,放棄了扯下那根黃帶子。甄嬛在剛入宮的時候,還是一個純情少女,對皇宮中的一切抱有美好的暢想,她本可以在宮中不經歷任何的波瀾,安心工作到出宮,隨后享受生活,卻因為長得像雍正曾經深愛但已逝去的純元皇后,故而被雍正看上。
皇上的寵愛來的突然,對于純情的甄嬛來說就如同一場夢境一般,多少滿清門閥世家都期待著自己的女兒能獲得皇上的寵幸,結果卻被在宮中身份背景并不深厚的甄嬛得手了。雍正的錯就在于自己的寵幸太過熱烈,讓他人紅了眼,純情的甄嬛一瞬之間成為了后宮眾多妃子的眼中釘。
然而就在甄嬛最需要雍正保護的時候,他卻選擇視而不見,對于當時的皇上來說,自己寵幸一個妃子很簡單,但有的妃子不是自己想納的,而是她背后的家族硬塞的。之前說過,甄嬛的曾祖父雖然是清楚開國五臣之一,但她的父親也不過就是在朝中擔任四品職位,能夠為13歲的甄嬛安排上選秀,就已經不錯了,從甄嬛入府僅獲得了使女格格的身份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然而華妃就不一樣了,她可是年羹堯的妹妹,是哪怕貴為皇上的雍正,都需要去巴結的對象。后宮對于皇帝來說,是發泄欲望的地方,但也是一個自己權利沒有辦法完全限制的地方,只要后宮不要翻了天,那自己能不管則不管。當時的后宮華妃就是天,甄嬛哪怕獲得了再多的寵幸,那也不得在華妃面前放肆。
甄嬛就算是懷有龍種,華妃將其欺辱到流產,雍正都沒敢為其伸張正義,他的兒子有很多,甄嬛還年輕,未來還能再生,不得罪年羹堯,穩定住朝局和華妃的情緒在雍正看來才是第一要點。
也就從此刻開始,甄嬛對雍正徹底失去了信心,為了自保,她搬去了寺廟生活,也在之后與果郡王產生了一個懷春少女應該誕生的正常感情。當雍正在病榻前,看著曾經自己沒能保護的甄嬛時,可能就是自己心軟了,自己作為一代帝王,卻沒有辦法保護自己曾經心愛的女人,不如在自己死前,保護她最后一次。
毒發快速,黃帶動了手腳,無法扯斷那這是一個理想的場景,正所謂帝王之心最無情,面對自己的兒子紅師,他都能硬生生的將其逼死,怎么可能會對一個給自己戴上了綠帽子的女流之輩心軟?
所以對比上面的“溫馨結局”,更有可能是甄嬛對雍正下手了,或者說她是毒殺雍正的幫兇。雍正為何得病,那是因為妃子葉瀾和甄嬛一樣,對果郡王愛的深沉,為了給自己心愛之人報仇,葉瀾選擇毒殺雍正,而甄嬛明知真相卻選擇視而不見。
當雍正最終聽到甄嬛的報復性發言后,內心必然認為,毒殺自己的人就是甄嬛,然而他不論如何拉那根黃帶子,卻無法拉動。這就是甄嬛做的局,黃帶已經被甄嬛下令動了手腳,此時的甄嬛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純情的13歲少女,而是被后宮蹂躪成了一個鐵石心腸的女人,在后宮可謂權勢滔天。
皇帝的死在她來看已經是必然的結局,發泄出自己的恨,則是深藏于內心多年的愿望。她的孩子弘歷成為皇帝已然是一個定局,就算是進來看黃帶子是否斷掉的太監,看著黃帶上深深的捏痕,也不敢再說些什么。
屬于雍正的時代在這一刻已經過去了,甄嬛最終贏下了這場后宮之戰,但同時也失去了太多自己想要守護的人,這就是殘酷的宮廷,真情留不住,利益用當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